九三阅兵即将举行,可令人意外的是,国务院官宣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消息,不是说装备,也不是说方队,而是邀请了“国民党抗战老兵到场参观”,因为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有他们的功劳。 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始,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东北,中国局部抵抗逐步展开。到1937年七七事变,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阻击日军推进。国民党军队承担正面战场主要任务,组织了22次大型会战,涉及兵力超过10万的规模。这些会战消耗日军资源,拖延其进攻计划。 其中,淞沪会战于1937年8月13日打响,中国军队投入70多万人,日军损失超过4万人,中国伤亡达30万人以上。这场战斗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接着,台儿庄战役在1938年3月发生,中国军队消灭日军1万多人,成为正面战场重要胜利。 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持续四个半月,日军伤亡14万人,中国军队顽强防御,延缓日军南下。这些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共组织1117次大战役,歼灭日军80多万人。同时,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开辟游击区,歼灭日军52万人和伪军118万人。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形成全民族抗战格局。中国军队总兵力最高达500多万,陆军202万,空军315架飞机,海军59艘舰艇。战争结束时,中国伤亡3500多万人,经济损失巨大,但最终迫使日本投降。战后,许多国民党老兵在大陆生活困难。 到2015年,民政部门统计约5万健在老兵,平均年龄90岁以上,多靠自力维持生计,医疗保障不足。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这是首次以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 国务院公布邀请国民党抗战老兵观礼的消息,这在以往阅兵中未见。阅兵安排老兵方队作为首位,包括300多名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其中30多名国民党老兵。他们平均年龄90岁,最长者102岁。国家向老兵颁发纪念章和5000元补助。 阅兵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这一安排体现对全民族抗战贡献的认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用得到肯定。 活动彰显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历史真相。阅兵后,这一举动在两岸关系中产生影响。台湾举行自家抗战纪念阅兵,强调国民党领导作用。大陆邀请老兵,强调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欢迎台湾同胞。连战出席活动,推动两岸交流。 同时,对日本右翼形成压力。日本修改教科书,淡化侵华事实,参拜靖国神社。老兵现身阅兵,向世界证明抗日事实。日本政府对阅兵表示关注,称希望中国军事透明。安倍晋三未出席,驻华官员缺席。国际专家赞扬阅兵,了解中国历史贡献。老兵晚年获得国家关爱,社会提供补助,生活改善。这一事件重塑民族记忆,强化抗日战争全民族性质。中国抗战不仅是军事对抗,更是民族觉醒过程。国民党正面战场从1937年到1945年,组织南昌会战等9次战役,占总会战41%。 敌后战场开辟根据地,牵制日军。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军队歼灭日军150多万人。战后,老兵群体面临现实问题,国家通过阅兵正名。两岸在抗战历史认知上存在分歧,大陆强调统一战线,台湾突出国民党贡献。日本反应显示历史问题敏感,日本媒体关注阅兵意图。阅兵促进国际理解,反对历史篡改。十年后,类似活动延续,如2025年可能纪念80周年。 抗战历史教育重要,避免遗忘。老兵故事成为教材,提醒后人和平来之不易。中国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作用关键,与盟国合作。阅兵不仅是展示,更是历史教育平台。国民党老兵邀请,打破以往框架,体现包容。两岸需基于事实对话,推动和平。日本需正视历史,避免右翼影响。整体而言,这一事件在国内凝聚共识,在国际传递和平信息。 这一历史转折点引发思考:全民族抗战功劳如何公平记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