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等“通信链”编织出一张张“诈骗网”。省通信管理局在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中采取了哪些关键举措?诈骗手段出现了哪些新变化?8月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孟强作了详细介绍。
省通信管理局全力实施反诈“铸盾工程”,在源头治理、技术防范、协同打击、宣传预警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省通信管理局反诈平台能力有大幅提升,涉诈电话发现能力增长2.8倍,涉诈APP发现能力增长52%,向公安机关推送预警线索219万条,协助打掉各类诈骗窝点400余个。
孟强介绍,从技术对抗的轨迹可以看出,近期诈骗手段快速变化,仍需进一步提高警惕。
在电话卡方面,省通信管理局采取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管控举措,精准“断卡”,全力整治“利用虚拟号码诈骗扰民问题”,核查75家企业,整改2家、关停1家,清理违规号码千余个。综合施策下,今年上半年,我省涉案电话卡数量同比下降34.7%。
这种形势下,诈骗分子转而使用境外号码行骗。没有海外关系情况下,接到境外来电,几乎都是诈骗电话。省通信管理局已经对手机上境外来电进行闪信弹窗提醒,便于群众甄别号码来源、提高警惕。如确无境外通联需要,可以在手机上操作或联系运营商关闭境外来电和短信接收功能,以免群众尤其是老人孩子遭受诈骗。如有留学或出境旅游等需要时可随时打开该功能。
随着上述手机反诈举措的深化,诈骗分子把主意打到座机上来,伙同国内帮凶偷偷在医院、酒店、写字楼、小区等楼内分线箱架设“VOIP”设备,从境外通过该设备盗用单位或家里线路拨打诈骗电话。群众应提高警惕,关注单位或小区有无不明设备,话费是否有异常,并请物业及时排查配线箱、管道井。
在网络方面,诈骗APP成为实施诈骗的主要手段。省通信管理局对正规下载的APP进行备案管理,诈骗分子只能通过寄递小卡片、发布二维码、短信散布链接等方式,诱导大家下载安装非法APP。大家要注意,不使用可疑社交软件、不访问陌生链接、不安装不明APP,以免掉入诈骗陷阱。
针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公安机关进行了精准宣传提醒,今年已面向全省发送5轮次公益短信。同时,创新打造“山东通信反诈小卫士”数字人,揭露最新诈骗手法、讲授防范技巧。
孟强介绍,省通信管理局下一步将深入推进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深化源头治理,开展“实名制治理”专项行动,严控异常入网。深入推进断卡精准化,切断电话诈骗途径。同时,强化技术防范,持续推进反诈大平台升级扩容,积极运用AI、大模型进行技术反制,不断提升反诈高科技手段能力。推进多元共治,全力配合公安机关、金融部门,联手预警和打击电诈犯罪,坚决铲除黑灰产业链。(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范俐鑫见习记者:李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