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这胆子也太大了!7月28日,江苏泗洪,女子在媒人介绍下,与一军人订婚,不仅收了对方 16.6 万元彩礼,还收了一个价值 30 多万的轿车,可刚过仨月,女方突然说不嫁了,婚约说解就解,车愿意还,16.6 万彩礼却攥着不放,法院判了:一分不少全退!当事人是现役军人王甲,就这俩月的事儿。目前该事引发持续关注。 (信源:金羊网——与军人解除婚约拒还16.6万元彩礼,法院判了) 江苏泗洪县的一桩案子,判决本身不稀奇,稀奇的是被告的算盘。法院判决,被告王乙及其家人,必须全额返还彩礼16.6万元。然而,他们爽快地退还了那辆价值近三十万的汽车,却偏偏对这笔现金摆出了“钱已入袋,概不退还”的架势。 更何况,原告王甲是一名现役军人。当这起普通的民事纠纷,和“军婚”扯上关系时,这场围绕婚约和金钱的闹剧,就有了更值得审视的味道。 要理解这背后的算计,得回到订婚那天。对在部队服役的王甲来说,生活单调辛苦,经媒人介绍认识的姑娘王乙,是他对未来家庭的全部期盼。 他很珍视这份缘分,于是在订婚宴上将自己多年的积蓄——16.6万元礼金,交到了王乙母亲手里。为了未婚妻出行方便,他又倾其所有,花了近30万买了台新车。近50万的投入,是王甲奔着结婚去的最大诚意。 谁知订婚不久,女方单方面悔婚了。缘分尽了,强求无益,王甲虽心痛也只能接受。可是,王乙一家的后续操作,才真正暴露了他们的心思。他们同意退还车辆,一件会随着时间贬值的资产;却死死攥住那16.6万元现金,一份在他们眼里已经落袋为安的“纯利润”。 这已经不是感情的终结,而是一次冰冷的资产清算,一场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博弈。无奈之下,王甲将王乙及其父母告上了法庭。 女方一家做法惊人,网上却有逻辑为之辩护。该说辞将彩礼包装成“考验诚意的预付款”,称女方女儿愿意订婚让男方有娶她的希望,此本身有价值,收彩礼是为这希望买单,结不结成另说。 企图将这份彩礼给包装成一份他们本该收取的费用。而他们的这套逻辑就是将自己女儿的婚姻当做是可以利用的工具,以此来谋求利益。 法院判决如手术刀,切开“情感”外衣下的算计。法律逻辑明确,彩礼是以“缔结婚姻”为唯一目的的特殊赠与,非无条件赠与。 正所谓缔结婚姻前提不存在,彩礼存在的法理基础就崩塌了。王甲与王乙未结婚登记、未共同生活,赠与条件无法达成,返还彩礼合情合法。法院判决不仅裁定此案,还纠正了社会上把机会主义伪装成“风俗”、妄图让彩礼稳赚不赔的行为。 法律明确了金钱归属,但此事真正需清算的是一张16.6万元的“人品账单”。王乙一家在这张账单上是巨额负债方,他们先是丧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底线,接着践踏契约精神,将婚约降格为可随时撕毁获利的废纸,最终为16.6万赌上家庭体面和信誉。 与这份负债累累的账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人王甲所代表的另一种无形资产,也就是一个人的品行。这才是衡量一段关系真实价值的终极标准。面对纠纷,他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本身就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底线。 所以,这起案件的本质,从来不只是一场关于彩礼的拉锯战,而是一场赤裸裸的价值观较量——是“可被量化的价格”与“无法估量的价值”之间的冲突。 王乙一家痴迷于计算前者,却彻底输掉了后者。这也向所有为人父母者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的家庭教育,究竟是在为孩子未来的幸福铺路,还是在用短视和贪婪为她的人生埋雷? 在婚姻的天平上,你认为,究竟是沉甸甸的彩礼更能压舱,还是一个人的品行,才是真正能抵御惊涛骇浪的定海神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