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女子街头买板栗4.5斤,拿回家发现不对劲,一称足足有9斤!女子接下来的做法让老人直夸:丫头,你是好人! 九斤板栗里的暖意,比糖炒的还甜 傍晚的六安街头,秋老虎还赖着不走。张敏骑着电动车往家赶,老远就瞅见公交站台边那个熟悉的身影——卖板栗的陈大爷正踮着脚,把最后一筐带刺的板栗摆稳当。竹筐上的纸牌写着“糖炒栗子,15元一斤”,焦香混着桂花香,勾得人直咽口水。 “大爷,来4斤半!”张敏刹住车,车筐里的空心菜还带着水珠。陈大爷应着声,布满皱纹的手在铁锅里扒拉,栗子壳裂开的“啪啪”声脆生生的。他用杆秤称的时候,秤砣压得秤杆翘老高,“丫头你看,高高的!” 付了钱拎着袋子往家走,张敏总觉得不对劲。这袋子沉得压手,往常买5斤也就这个分量。到楼下小卖部借了电子秤一放,数字跳了好几下才稳住——9斤2两。 “嚯,这差得也太离谱了。”小卖部老板娘探过头,“是不是那老头故意坑你?”张敏捏着袋子转了转,栗子个个油亮饱满,不像以次充好的。她想起陈大爷袖口磨破的补丁,还有刚才找钱时,手抖得差点把硬币掉地上。 往回走的路上,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远远看见陈大爷正收拾摊子,背驼得像张弓,捆绳子时膝盖一弯一弯的,看得人心里发紧。 “大爷。”张敏走过去,把袋子放在他脚边。陈大爷抬头见是她,愣了愣:“丫头,栗子不好?” “不是不好。”张敏指着旁边水果店的秤,“我刚称了下,这袋子有9斤多呢。”她把手机里的付款记录给他看,“我付的是4斤半的钱。” 陈大爷的脸“唰”地红了,手在围裙上蹭来蹭去,声音都结巴了:“对不住对不住……我这老眼昏花的,刚才秤杆看错了,把公斤当市斤了……”他急急忙忙翻钱箱,硬币和纸币扒拉得叮当响,“我补你钱,补你钱!” 张敏看着他乱成一团的样子,突然笑了:“大爷,您这栗子炒得真香,我家孩子就爱吃这个。多出来的这4斤多,我按价再给您钱就是。” “那哪行!”陈大爷猛地抬头,眼里有点湿,“是我弄错了,哪能让你吃亏?我这生意虽小,也得讲良心。”他把手里攥着的几张皱巴巴的钱往张敏手里塞,“你要是不接,我这心里堵得慌。” 正推让着,旁边几个买水果的人围过来。有人说:“现在还有这好事?多给了东西还主动回来找补。”张敏摆摆手:“谁都有老眼昏花的时候,大爷做生意也不容易。” 最后张敏还是按实际重量付了钱,陈大爷却非要多抓一把栗子塞进她袋里,“丫头,你是好人!”他看着张敏的电动车走远,还在原地念叨,“这年头,能遇上这样的实在人……” 第二天张敏又路过那儿,见陈大爷的摊子前多了个电子秤,旁边挂着块小黑板,写着“足斤足两,童叟无欺”。看见她来,大爷笑得露出豁牙:“丫头,今天用这个秤,保准错不了!” 其实生活里的暖,往往就藏在这些小事里。你体谅我的不容易,我珍惜你的实在,像那袋糖炒栗子,不用刻意吆喝,香味自会漫得很远。就像陈大爷后来总跟人说的:“那丫头让我明白,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诚字打底,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