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完朱拉尼的特使,俄罗斯外长的一句话,能让阿萨德心凉半截! 俄外长拉夫罗夫日前在莫斯科会见了到访的叙临时政府外交部门负责人希巴尼。会晤结束后,拉夫罗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俄罗斯对叙利亚的历史性支持并不取决于政治局势或政权更迭……” 拉夫罗夫还承诺,俄罗斯将帮助叙利亚进行战后重建。 说白了,叙利亚谁掌权对俄罗斯无所谓,重要的是,他能不能确保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地缘和经济利益。如果能确保,那么姓阿还是姓朱还是姓什么,根本就不重要。 看到这则新闻的阿萨德,估计只能在莫斯科的藏身处中感叹一声“世事无常”。 对普京来说,他们也确实没办法。美国、土耳其、以色列在叙利亚都有自己的代理人,朱拉尼政府已经是目前的最佳选择了。 至少莫斯科和大马士革现在还有的谈——看看隔壁的伊朗吧,阿萨德倒台后,伊朗都不知道找谁来当新的代理人,成为“抵抗之弧”在叙利亚的新支点,只能坐看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各种表演。 俄罗斯转向的底层逻辑:战略资产高于道义承诺 拉夫罗夫的声明标志着俄罗斯对叙政策彻底转向务实主义。核心动因在于保住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这是俄在中东仅存的战略支点。阿萨德时期签署的租约(至2066年)遭朱拉尼政府质疑,俄被迫以免除80亿美元债务为代价换取基地存续,否则将丧失对地中海及非洲的军事辐射能力。 朱拉尼的“主权残缺”困境 新政府实际仅控制40%国土,经济濒临崩溃:GDP不足战前15%、货币贬值60%、公务员月薪30美元。朱拉尼以“能源枢纽计划”吸引海湾资本,承诺修建联通欧洲的油气管道,但代价是接受主权让渡——土耳其控制北部边境、以色列驻扎戈兰高地、库尔德武装垄断油田。这种“重建换主权”模式加剧了国家碎片化。 内战升级与代理人混战 叙利亚正陷入更血腥的教派冲突:苏韦达省德鲁兹武装与贝都因部落的仇杀已致1120人死亡,以色列以“保护德鲁兹人”为由空袭叙政府军;拉塔基亚省爆发HTS(沙姆解放组织)对阿拉维派平民的屠杀。外部势力各怀心思:土耳其扶持“国民军”割据西北,伊朗武器走私遭拦截,美国则借机强化“黑旗行动”控制南部。 地缘棋局的重构与矛盾 海湾国家通过债务代偿(沙特、卡塔尔偿付世界银行欠款)和能源投资拉拢朱拉尼,试图削弱伊朗影响力;俄罗斯则加速“向东转”,将40%油气出口转向亚洲填补损失。中俄分歧公开化:俄呼吁解除对叙制裁,而中方坚持新政府需先切断与“东伊运”等恐怖组织的联系,凸显反恐原则与地缘利益的冲突。 观点:大国博弈下的生存悖论 叙利亚的悲剧在于其彻底沦为“利益交换介质”:俄罗斯用旧盟友换基地、朱拉尼用主权换重建资金、海湾国家用金元换地缘话语权。当大国的战略资产需求压倒小国的主权尊严,所谓“不干涉内政”原则便沦为修辞工具。阿萨德的流亡命运早已注定——在普京眼中,他的价值终结于失去塔尔图斯港控制权的那一刻,而朱拉尼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若无法平衡外部干预与民生重建,今天的“务实选择”终将引爆更大的分裂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