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乌克兰割不割地,其实对于俄罗斯来说,根本无所谓。因为乌东四州归属已成定局,俄罗斯

乌克兰割不割地,其实对于俄罗斯来说,根本无所谓。因为乌东四州归属已成定局,俄罗斯要的不是地,而是乌克兰和欧洲服软的姿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25年,俄罗斯财政部预算草案中一项关键数据引发关注。 2025年国防预算预计比2024年减少5%。 这一微小百分比变化,结合俄当前经济、战场态势及国际环境,传递出耐人寻味的信号。 持续近三年的高强度俄乌冲突下,俄财政压力增大,战争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2023年俄国防预算达5.59万亿卢布(约620亿美元),占GDP的3.9%(俄财政部官网)。 2024年军费进一步攀升至近7万亿卢布。 支撑高额军费的经济基础不稳。 2024年俄通胀率7.4%,卢布兑美元一度跌破100:1。 高通胀致物价飞涨,民众抱怨汽油、食品价格上涨。 莫斯科大学教授曾透露冬季取暖费或涨50%,反映经济压力。 财政收支平衡亦面临挑战。 2024年上半年俄联邦预算赤字达2.7万亿卢布,占全年赤字目标65%(俄《生意人日报》2024年7月)。 俄财政部已表示将削减非核心支出并调整军工补贴方案,潜台词是国库紧张。 2025年计划削减5%国防预算,在战争持续、消耗巨大的背景下,更像是财政压力下的无奈之举,透露出“钱袋子”见底信号。 战场态势上,俄乌冲突已陷入艰苦消耗战。 俄军在顿巴斯等东部地区巩固控制,但未能实现决定性战略突破。 2024年夏起,乌军调整战术,采用“蚕食式反击”,利用无人机群和小股部队渗透袭扰,重点打击俄后勤补给线、弹药库和指挥节点。 例如,2024年7月初,哈尔科夫周边俄军大型弹药库遭乌军改装无人机精准打击,短时间内连续三次被摧毁。 俄军虽持续反击,但双方均无法彻底压倒对方。 战争演变为比拼耐力、后勤和经济实力的消耗战,而“钱”正是俄当前最短缺资源。 对乌而言,核心战略是“拖”。 总统泽连斯基早期承诺“不丢一寸领土”,若现在谈判承认失土,无异政治自杀,动摇国内及西方盟友信任。 2024年美对乌军援超600亿美元,欧盟追加近500亿欧元支持。 西方持续提供先进武器。 其战略目标未必是助乌彻底击败俄,而是通过长期消耗战拖垮俄国力、军力及影响力。 对西方而言,只要乌仍在抵抗,时间本身即是一种胜利。 据BBC与路透社2025年春季估算,双方三年冲突总伤亡(阵亡+负伤)超50万。 乌经济相比战前萎缩超30%。 俄因战争及西方制裁,被迫与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技术体系部分脱钩,能源出口受限,关键电子元器件需非官方渠道获取。 俄深陷泥潭,消耗军事储备和财政“存量”。 乌依靠西方援助和本国意志支撑。 表面是看谁先撑不住的耐力比拼:俄赌西方先失耐心或乌内部崩溃。 乌及西方赌俄经济或社会先崩溃。 中国等第三方表态核心是支持政治对话解决,尊重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倾向为和谈留空间。 有未经证实消息称中国或私下劝俄结束冲突。 然最终决定权仍在莫斯科和基辅手中。 对俄核心问题在于:以可能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为代价,继续追求可能无法实现的更大目标,是否值得? 现实主义角度看,在取得部分领土收益后,维持现状、降低冲突强度、寻求停火或冻结冲突,可能是止损保存国力的更优选择。 但决策受民族主义情绪、领导层意志及地缘野心复杂影响。 俄2025年削减5%军费的预算草案,像微弱信号灯,映照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背后财政油表亮起红灯。 冬天又将至,对俄乌双方,这不仅是对自然气候的考验,更是对后勤、经济耐力和国民意志的严酷挑战。 这场以国运相搏的消耗战,还能拖多久? 答案或藏于莫斯科艰难的预算平衡表与前线士兵疲惫的眼神中。 主要信源:(普京:欧盟完全没有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