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称谁买英伟达H20芯片,要向国家报备,然后如果以后出问题,决定买的那个负责人要追究责任! 7月31日,国家网信办把英伟达请去“喝茶”,要求把H20芯片的漏洞、后门、远程可控细节一五一十写清楚。这不是普通的合规问询,而是一次“摊牌”——美方专家早就承认“追踪定位、远程关闭”在H20里已经是成熟技术。换句话说,只要服务器里插着H20,别人随时能在地图上点亮它的位置,也能一键让它变砖。数据、模型、用户隐私,瞬间成了对岸的“透明鱼缸”。 黄仁勋7月15日穿着唐装在北京笑得合不拢嘴,宣布“H20解禁”,转身却在华盛顿AI峰会上把特朗普夸成“制度红利”。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在电视上补刀:中国已经有同档次芯片,卖H20不会威胁美国安全。这套双簧看明白了就一句话——先把中国市场喂饱,再用“缩水版”把国产芯片的迭代节奏拖慢。60万片H20整装待发,一旦冲进来,国产刚刚爬到的40%市占率就可能被冲回原点。 国产芯片并不是纸糊的。去年底昇腾910B在主流大模型训练里的实测已经能把H20按在地上摩擦;寒武纪思元590单卡200TOPS+,集群跑起来能顶半个机房;燧原、壁仞、天数的新集群今年春天开始对外租算力,价格比同规格H20便宜三成。真正卡住脖子的从来不是性能,而是“买英伟达省事”的心态。一旦这种心态被利用,我们刚建起来的千万元级智算机架、刚刚飙到40%的国产芯片渗透率,都可能被一场“低价倾销”打回原型。 项立刚的“报备+追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吼出来的。国家网信办7月31日的约谈已经给出最明确信号:任何采购H20的单位,必须把安全风险写进决策流程,谁拍板谁签字,谁就得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后门事件负责。这不是吓唬,而是把“安全账”算在“成本账”前面。毕竟,一旦H20真成了“遥控炸弹”,损失的不是一台服务器,而是整个云、整个大模型、整个产业的信任。 黄仁勋可以笑着夸中国车企“像带轮子的客厅”,也可以转身在美国国会说“必须保护美国技术”,但市场和安全的方向盘已经悄悄转向国内。华为昇腾920、寒武纪思元690、光计算芯片都在排队量产,国产芯片的迭代周期从过去的两年缩短到九个月,性能曲线像火箭一样往上窜。当国产芯片的性价比、生态、供应链全部就位,H20那一点点CUDA惯性根本挡不住。 故事说到这儿,只剩一个选择题:是图一时省事儿把数据钥匙交给对岸,还是咬咬牙把订单留给正在爬坡的国产?评论区聊聊,如果你是大厂CTO,这字你敢不敢签? 官媒信息来源: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25-07-31 国家网信办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 央视新闻 2025-07-31 英伟达H20芯片陷安全争议 国家网信办正式约谈 环球时报 2025-04-22 进口企业成本飙升,高关税全面冲击美国半导体行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