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为什么现在集体放弃新能源汽车了? 说起来这事儿也挺有意思,早些年美西方国家为了不让其他国家好好发展工业,想出了个辙——喊着要限制碳排放,大力推新能源。 他们心里打得可精了:觉得全世界没几个国家能把电力网络建得好好的,毕竟他们自己的电网都东一块西一块,输电不稳定不说,还经常出故障,连自家老百姓的日常用电都时常保障不了。 在他们看来,这招能卡住别的国家发展的脖子,让那些想靠工业崛起的国家,因为搞不定电力配套,只能在新能源这条路上望而却步,最后乖乖被他们甩在身后。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国把电力系统和新能源发电搞得风生水起。 从西北的风电光伏基地,到沿海的核电项目,再到遍布城乡的输电网络,一步步把稳定又强大的电力网搭建了起来。不管是偏远山村还是繁华都市,都能享受到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这就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铺好了路。 就这么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越做越大,从电池研发到整车制造,从充电设施建设到市场推广,全产业链都慢慢成熟起来,势头远超美西方多数国家。 这可把他们急坏了,等回过神来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搞研究才发现,好多关键技术都得靠着中国,小到芯片零件,大到电池生产设备,自己根本玩不转。 要是硬着头皮从头研发,不仅得花上十几年时间,还得砸进去上万亿资金,这么一来,再往新能源汽车上砸钱较劲,他们觉得实在吃不消,只好算了。 不光如此,中国在传统汽油车技术上也追得越来越紧。 以前,美西方国家靠着百年积累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在全球汽车市场占尽优势,可这些年中国车企不断攻关,在发动机效率、底盘调校等方面进步飞快,跟外国的差距越来越小。美西方国家一看,要是再分心去搞新能源汽车,很可能连传统汽油车的优势都保不住。 为了保住自己在传统汽车产业里的大块利益——那些遍布全球的工厂、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岗位,还有每年几千亿的利润,只能把精力和资源更多放在维持汽油车的技术优势上。 在他们眼里,新能源汽车的事儿只能先放放了。毕竟,传统汽车领域他们攒了这么多年的技术和市场,从设计研发到品牌影响力,都有着深厚的根基,这些好处可不能随便丢了。 这么多原因加在一起,欧美国家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继续搞新能源,既拼不过中国的技术和成本,又得承担巨大的投入风险;不如转头守好传统汽车的地盘,至少还能稳稳当当赚大钱。 于是,他们就一起停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脚步,有的甚至开始缩减新能源项目的投入,把重心重新放回了汽油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