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凤凰山坠崖那对夫妇,听说拍照前还有人提醒过。同行的人讲,夫妇看着五十多岁,靠在栏杆上,伸着手做各种夸张动作拍照。旁人都一直劝“太危险,别这样”,他俩当耳边风。路人无奈只能先走,结果人尽皆知,她老公掉下悬崖。后来就听见他老婆哭喊着求大家救救她老公。 栏杆从来不是摆设,那是生与死的分界线。景区每年花百万维护安全设施,可再结实的铁链也拴不住作死的心。 那些悬崖边的自拍、虎园里的挑逗、高速路上的摆拍,哪次事发前没有旁人的惊呼劝阻?可当事人往往回你一个不耐烦的眼神,或是得意洋洋继续表演。等到镜头里的笑脸变成社会新闻的封面,围观者才惊觉:原来死神收人从不提前发通知。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乐观偏差”,说的就是这种“倒霉事不会轮到我”的侥幸心态。追求惊险刺激的短视频素材,最终成了留给亲人最残忍的遗物。 更让人心寒的是某些网络风气。当年轻人在悬崖边金鸡独立能收获百万点赞,当情侣在铁轨上拥吻被捧为“浪漫标杆”,平台算法早就给危险行为明码标价。 生命从来不是真人秀的筹码。德国阿尔卑斯山区有个传统,遇难者坠落处会钉上铁十字架,不是为羞辱,而是用冰冷的金属告诉后来者:你此刻站的地方,有人永远没能回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凤凰山旅行 爬山坠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