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说说开封书店街 写这期公众号文章配图的时候,找到了《中国青年》杂志116期(19

说说开封书店街 写这期公众号文章配图的时候,找到了《中国青年》杂志116期(1926年3月13日),上面有“教员”同志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封面有个细节,以前没注意到,这次发现了,在发行书店中,赫然写着:“河南开封书店街河南书店”。 作为1954年省会迁郑的第三代,开封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开封有我家亲戚,我家的老房子,当然还有我后来在河南大学读研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九十年代初,我学书法的时候,郑州市内的新华书店,几乎跑遍了,也很难买到多少种文物出版社的“历代碑帖法书选”。后来上班了,抽空去开封一趟,在书店街有家书店,一下子背回来几十种,就慨叹,开封的文化气氛远胜于郑州! 2004年我考上研究生,办理完入学手续,家师苗先生就告诉我,书店街的魏都书店,你可以去看看,买些相关书籍。喜欢了,买不起也没事,报我的名字,先挂账。 赶紧去看,简直是读书人天堂,老板人也很好,竟然允许挂账,先拿走书看。这在郑州是不可想象的,原先只在鲁迅先生的日记中看到过的“古风”。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哪怕我毕业后,也经常回学校,到开封去淘书。直到网络购书时代的到来,我在当当第一次买到中华书局的《读史方舆纪要》,八五折,还送到家。 此后,就很少去开封淘书了,偶尔外地朋友来郑,我带他们去开封玩,总会去书店街。因为这条古街的气氛很足,而且偶尔碰到书店处理书,还能遇到宝贝。 只是一晃二十多年,现在书店街也不太名副其实,多是旅游纪念品,书店很少了。 今天看到这本一百年前的旧杂志,再看到“开封书店街”,不由激动起来,想起了很多很多。 开封书店街的历史,不说宋代,作为专业文化街,追溯到明清是没任何问题的。清代的《汴宋竹枝词》中就有诗句为证: “鬻书多在殿门前,板照杭州着意镌。文秀采豪潘谷墨,姚家五色砑光笺。” 可见当时的书店街的盛况了。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放在开封贡院,接着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为代表,近代以来,新式教育大兴,更催生了青年知识分子对知识的渴望。 由此,全国有名的印书馆也竞相来此开设分店。 1906年7月,商务印书馆应邀在开封建立分馆,当时因为在书店街找不到门面,最后只好在东大街路北开张。中华书局开封分局建于1913年,地址在南书店街酱醋胡同附近,1935年迁至北书店街路东营业,一年后又迁至南书店街路东现79号新华书店少儿门市部。广益书局开封分局建于1919年,店址在北书店街路西,当时三间平房、玻璃门面,后因拓宽街道,改建为两层楼房。 重点要说说发行《中国青年》的河南书店,它的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萧楚女同志。当时他负责河南建党工作,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湘江评论》,搞了个《中州评论》。 但是谁来发行呢?而且未来大量革命书刊的发行,都需要一家书店来搞。于是1925年,河南书店由我党创建,地址在南书店街23号,大量出版发行革命进步刊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传播。 书店街除了大量书店,还有很多老字号,比如苏州朋友很熟悉的陆稿荐,书店街也有家,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 有机会再说吧? 已经一千多字了,关于吃,其实开封很值得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