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太阳]1939年,贺子珍知道毛主席再婚后失魂落魄,而周总理带给她的一封信,更让

[太阳]1939年,贺子珍知道毛主席再婚后失魂落魄,而周总理带给她的一封信,更让她希望破灭。 (参考资料:2012-11-27 人民网——毛泽东再婚后致信贺子珍:以后我们是同志了) 在遥远的莫斯科,两场悲剧几乎同时降临在贺子珍身上,她才刚埋葬了客死异乡的幼子,精神世界本就摇摇欲坠,而另一场宣判,是关于她十年婚姻的,正随着一封信穿越千山万水,悄然向她逼近。 这封信是周总理与邓颖超带来的,他们受毛主席之托,在赴苏治疗时顺道转交,信很短,短得像一声仓促的告别,开头那句“贺子珍同志”,瞬间就抽干了所有温度,和过去那些亲昵的“子珍”相比,显得无比疏远。 信里说:“你寄来的照片已经收到,我一切都好,勿念,希望你好好学习,政治上进步,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这寥寥数语,尤其是最后一句,像一把刀,干脆利落地斩断了他们十年的夫妻情分,这哪里是信,分明是一份判决书。 随着信纸展开,贺子珍心里最后一丝幻想也彻底熄灭,她再也绷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感觉整个世界都在下沉。 其实,早在这封信抵达之前,风暴的预警就已经响起了,那天,对延安和毛主席的思念把贺子珍带进了读报室,可谁知,当读报员用平稳的语调念出一则塔斯社的报道时,整个空间仿佛瞬间凝固。 报道提到,毛主席再婚的消息,这不仅震呆了贺子珍,也让周围所有知情的战友大吃一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她。 可那一刻,贺子珍却表现出惊人的镇静,面无表情地听完,然后默默地走了出去,只有她自己知道,平静的外表下,内心早已是天翻地覆。 这份痛苦之所以难以承受,是因为它不是孤立的,就在不久前,她生命中的第一根精神支柱刚刚倒下——那个不幸夭折的小儿子。 一个人时,她会怔怔地抱着孩子的小衣服,像祥林嫂一样陷入无尽的自责与悔恨,喃喃地骂自己太大意,不懂西伯利亚的冬天有多么凶猛。 而现在,随着那封信的到来,丈夫这根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柱,也彻底倒塌了,儿子和丈夫,曾是她世界的全部,如今,她同时失去了他们。 精神垮了,现实生活也随之分崩离析,贺子珍本就严重的失眠症变本加厉,常常彻夜睁眼到天明,她在苏联刻意养成的作息规律被彻底打乱,早上起不了床,连课也上不了。 战友们发现,她总是心神不定,人坐在教室里,魂却不知道飘去了哪里,身体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弱下去。 远道而来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两个孩子想尽办法让她开心,讲故事、说笑话,谈论着国内外的大事小事,却又小心翼翼地闭口不提那个他们共同牵挂的人。 然而,兄弟俩所有的努力,都未能减轻贺子珍痛苦的万分之一。 回看贺子珍三十岁的绝境,我们不禁要问,她的悲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源于她那执拗甚至有些偏狭的性格?又有多少,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投下的、个人根本无法抗拒的阴影呢? 不可否认,贺子珍的性格是执拗的,十年风雨同舟,她早已将自己的一切与毛主席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这份捆绑,既是革命伴侣的情谊,也是一个女人的全部依赖。 所以,当那句“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传来时,她的人生仿佛失去了唯一的航向,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走下去,在年仅三十岁的人生关口,她被困在了自己用情感筑起的围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