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委屈了!”湖北襄阳,一退役军人疲惫候车,见军人候车区空荡,便出示退役军人证,想进去休息片刻,没想到,却遭工作人员拒绝,理由是军人候车区仅对现役军人开放!网友:退伍军人不是军人? “太委屈了!”最近,一位退役军人在湖北襄阳火车站候车时的经历,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当天,他正顶着酷暑在人群中等车,累得不行,正好看到站内设有“军人候车区”,心中一动,就想着进去坐会儿歇歇脚。 这位老兵随手掏出了自己的退役军人证,满心以为可以顺利进入,结果却被工作人员一句话拒之门外。 对不起,这里只对现役军人开放。工作人员的语气不激不昂,但那句看似平常的回应,却像一堵冰冷的墙,把这位曾为国家流血流汗的退伍军人挡在了“尊崇”之外。 他当时愣了一下,还特地指出候车区里几乎没什么人,“空着也是空着”,自己进去也不会影响到谁。他只是希望在这个闹哄哄的车站里,有一个安静的角落短暂休息一下。 但最终,他只能无奈转身,回到外面继续和大部队一同等候。 这件小事迅速在网上发酵,很多网友都替这位退役军人感到不平。有评论直言:“退伍军人不是军人吗?”也有人说:“哪怕不让长期使用,空着的座位让人家歇一会儿都不行?” 在大家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座位的问题,更是关于“尊重”与“归属”的问题。 理解工作人员坚持规定的职责所在——军人候车区本就是为现役军人出行提供便利设立的,为了不引起混乱,他们按章办事无可厚非。但不少人也觉得,这样一刀切的处理方式,确实显得有些过于机械。 尤其在这个特殊的场景里,一边是空着的座位,一边是疲惫不堪的退役军人,这份对比让人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有网友举例,在一些地方,退役军人持优待证就可以进入军人候车区。比如郑州东站就允许退役军人凭证件进入优先通道,也没有造成混乱。 这也说明,问题的根源也许并不完全在于“有没有规定”,而是这些规定的解释和执行是否带着温度、是否考虑了实际情况。 退役军人群体很特殊,他们年轻时为国奉献,退役后成了“普通人”,但社会不该忘记他们的付出。国家有《退役军人保障法》,提倡尊崇军人。可现实中,如果连个候车座位都坐不了,这份“尊崇”怎么让人信服? 保障现役军人优先当然对,规则要执行。但这不等于不能在人情和制度间找平衡。人少资源空时,给退役军人行个方便,其实不影响啥,却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温暖。 “军人待遇”到底是什么?光分现役退役,可能忽略了那些虽已回归社会、却仍有军人担当的人。 他们没穿军装了,但曾经的奉献是国家基石。社会在他们退役后,如果连张椅子都难提供,“尊崇”是不是太空了?这事虽小,却让人思考规则与温度。退役军人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持续关怀。为国效力的人,归来时理应感受到被记住的温暖。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