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无知的可怕!”郑州,一家人批发了很多冰激凌放在家里,4岁孩子每天至少吃3根,起

“无知的可怕!”郑州,一家人批发了很多冰激凌放在家里,4岁孩子每天至少吃3根,起初没人在意,然而没多久,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哑像大爷,甚至讲不出话来,吓得家人赶紧带去医院检查,医生表示这是毁了声带小结,建议家长少让孩子吃冰的,网友:新时代“好”家长!   “无知真可怕!”郑州有家囤了一堆冰激凌。4岁孩子一天三根打底,家里觉得“爱吃就吃呗”,惯着。   可没过多久,不对劲的事发生了。孩子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哑,粗哑得像个老大爷,到最后甚至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下家人慌了神,赶紧把孩子送进医院检查。 医生检查后,说法让人揪心:孩子声带小结,这几乎是毁了声带。医生还叮嘱家长,得少让孩子吃冰凉的东西。   这事儿传到网上,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直言:这就是新时代 “好” 家长!   事情发生在八月的郑州,当时天气正热,高温预警不断。孩子热得吵闹,吵着要吃冰棍。家长看着孩子满头大汗的样子,心一软就没拦着。为了图方便,干脆批发了一整箱冰激凌放在冰箱里,让孩子想吃就拿。   一来二去,孩子养成了每天吃至少 3 根冰激凌的习惯。刚开始,孩子只是偶尔咳嗽几声,家人没放在心上。可没几天,孩子的声音就开始变哑,像是喉咙里卡了东西,后来直接发不出声,只能着急地 “啊啊” 比划。 到了医院,医生表情严肃。他解释说,4 岁孩子的声带还很娇嫩,厚度不到成年人的三分之二,就像刚发芽的嫩叶。零下十几度的冰激凌滑过喉咙,会让声带血管因寒冷突然收缩,紧接着身体应激反应又会让血管过度扩张。   这么一冷一热反复折腾,声带黏膜下的毛细血管就会破裂,组织液渗出,形成水肿,时间长了就导致了声带小结。   医生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这就好比往烧红的铁板上猛浇凉水。” 尤其孩子刚剧烈运动完,浑身是汗,咽喉部位血管正扩张散热,这时候吃冰的,伤害比平时大得多。 孩子住进医院,在雾化治疗室里,药物雾气伴着嘶嘶声被他吸入肺里。他紧闭双眼,眼泪直流,喉咙的刺痛让他小小的身体不停发抖。他想告诉妈妈自己有多难受,可医生要求他 “完全禁声” 两周,连小声说话都不行。   妈妈在一旁心疼得直掉泪,不停地轻抚他的后背。 这家人现在追悔莫及,冰箱最上层成了禁区,那箱没吃完的冰激凌被锁在里面,成了个沉痛的教训。   其实,这背后藏着不少家长在夏天容易犯的错。冬天的时候,家长总会细心给孩子保暖,怕孩子感冒。可到了夏天,就容易放松警惕,觉得孩子吃点冰的没事。但他们不知道,孩子刚运动完或从外面回来时,身体还热着,这时候吃冰的,对咽喉、牙齿和肠胃都没好处。 爱孩子是本能,可怎么科学地去爱,是每个家长都要学的事。冰淇淋本身不是什么坏东西,但给孩子吃的时候,得看时机、控量。孩子刚从外面回来或运动完,最好先让他歇会儿,喝点常温水,等体温降下来再适当给点。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