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一半中国人感染!丹诺医药赴港IPO,开发幽门螺旋杆菌新药

7月30日,丹诺医药递表港交所,这是一家研究抗菌新药的生物医药企业,握有全球第一个专门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开发的抗菌新药利福特尼唑。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因素,在中国的感染率高达50%,而利福特尼唑是全球唯一一款在研的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新型抗菌药物。

根据招股书,丹诺医药将在8月底前递交利福特尼唑的上市申请,预计2026年底在国内上市。

招股书显示,丹诺医药已历经7轮融资总金额达7.33亿元,最后一轮投后估值20.13亿元,吸引了包括药明康德、高特佳、中山国资在内的多个机构投资者。值得一提的是,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在丹诺医药担任科学顾问,个人也持有股份。

30年来首款

利福特尼唑的开发最初面向人工关节感染适应症,后面才转为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丹诺医药的创始人马振坤早年曾在雅培领导抗菌新药研发工作,后来参与创建美国抗菌新药研发公司Cumbre,启动利福特尼唑的研发。结果因Cumbre融资困难,利福特尼唑等研究项目也跟着停摆。2013年,马振坤回国创建丹诺医药,重拾Cumbre的原有管线。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中国每年约34万胃癌新发病例和幽门螺旋杆菌有关。丹诺医药选择这个方向,显然要比关节感染更有市场前景。

目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菌药组成的四联疗法。但这一方案用药复杂,治疗依从性不高。

更为重要的是,四联方案里面用的抗生素主要是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这些都是广谱抗菌药,中国患者往往存在耐药问题,需要大剂量使用才能达到效果,导致实际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只有约1%的患者能够根治。

丹诺医药开发的利福特尼唑,正是针对四联疗法的薄弱环节。2024年11月18日,丹诺医药宣布利福特尼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3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研究显示,无论是在抗生素敏感还是耐药人群中,利福特尼唑三联方案均实现90%以上根除率,比四联方案体现出多方面优势。

利福特尼唑是全球范围内30多年来首个专门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分子实体,丹诺医药认为它有成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潜力。

资金压力大

幽门螺旋杆菌在国内引发舆论热度,源自2022年初的一则新闻: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门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新增8种致癌物,幽门螺旋杆菌首次列入。

偏偏中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的国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这一信息自然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

其实早在2017年,幽门螺旋杆菌就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医学界对这种常见感染很早就有密切关注,只是苦于临床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公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认知提升,丹诺医药的利福特尼唑正好在此时申请上市,市场预期十分明确。

目前,远大集团旗下的远大生命科学已经与丹诺医药就利福特尼唑达成商业合作协议,成为其国内独家推广商,包括首付款在内,合作付款金额最高达到7.75亿元。

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丹诺医药还在开发利福特尼唑的其他适应症,比如细菌性阴道病。目前这一疾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甲硝唑,面临耐药问题严重且复发率高的问题。如果成功获批,将进一步提升利福特尼唑的市场空间。

丹诺医药手上还有5款新药项目,基本都是全球首创抗感染新药,包括治疗植入体相关细菌感染的利福喹酮,据称是全球首个在临床可实现剂量下对生物膜感染有效的新分子实体。

不过,多款首创新药的中美同步开发也令丹诺医药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丹诺医药账上现金只剩1.46亿元,而公司流动负债净额高达9.32亿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