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家叫“和府”还是“钮钴禄府”,《延禧攻略》里的“富察府”、“辉发那拉府”到底有多么离谱。
满洲“称名不称姓”,虽然和珅姓钮钴禄氏但日常称呼的时候只称“和珅”,影视剧里的“和大人”是正确的。 乾隆41年和珅获准兴建大规模府邸,民间称之为“和府”,不过按照规矩和珅的住宅不能称“府”只能称“第”或“宅”。
根据《大清会典》,只有亲王、郡王之类的王爷的住处可以称“府”,且匾额只能御赐不可自己擅悬。 除此之外,三品以上或者拥有王爵以下封爵者住处可称“第”。 和珅虽权倾朝野,可他终其一生最高爵位就是一等公爵,《清史稿》中他的住宅正式名称也就是“和第”。
《延禧攻略》中,继后那拉氏的娘家竟然公然悬挂“辉发那拉府”的匾额。 那拉氏之父生前不过是个佐领,去世后追封也只是一等承恩公,压根儿没资格悬挂“府”的匾额。 况且满洲称名不称姓,即便称“第”,那拉氏娘家挂的匾额也该是“那第”,而非什么不伦不类的“辉发那拉府”。 傅恒家也一样,就算傅恒未满三十就担任户部尚书、封保和殿大学士,但他的宅子也没资格称“府”,更别说还弄出个什么“富察府”这类玩意儿。
称“府”称“第”与悬挂的匾额没关系,通常只有王府会悬挂“某某王府”,如果是一般宅邸未必如此。 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和珅的府邸正门到底悬挂的是什么匾额不知道,恭王府唯一确定是和珅时代留下来的匾额也只有后殿的“嘉乐堂”。 当时的王公贵族对于府邸的命名,也可能用其他雅致的称呼,未必一定要在匾额上体现出主人家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