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刘震云这句话一针见血戳中人性的丑陋:“我在沙漠给你一瓶水,到城里后,你买了一瓶水还给我,说我们两清了,这就是人性。” 可是,这两瓶水哪能一样啊。沙漠里那瓶水,是能解燃眉之急的救命稻草。那会儿你捧着瓶子,手都在抖,说这情分一辈子忘不了。 可到了城里,你买瓶水给我,说这下两清了。 不是说两清不对,而是因为人就这样——难的时候,一点好都记一辈子;顺了,就把当初那点救命的好,当成了平常事。 就像饿肚子时有人递过来一碗热粥,你度过了难关,后来你请人吃大餐还了,账是平了,可当初那热粥暖肚子的情谊,早没影了。人啊,日子一安稳,就忘了自己以前多渴多饿了。 人在泥泞里挣扎时,别人伸过来的手,哪怕带着泥,也觉得比绸缎还珍贵。攥着那只手爬起来,拍着胸脯说“将来必定报答”,那声音响得能惊飞树梢的鸟。 可等自己站稳了,走顺了,再看那只曾拉过自己的手,倒觉得上面的老茧有点硌眼,不如新交的朋友指甲修剪得整齐。 不是人心故意变坏,是日子太容易把“特殊”磨成“平常”。就像雪天里的炭火,明明能暖透整个寒冬,可到了春暖花开,谁还会记得炭火的温度? 人总是这样,困在雨里时,一把破伞都能当成堡垒;等到天晴了,太阳晒得人暖洋洋,那把伞就被扔在门后,忘了它曾替你受过多少风雨。不是故意忘,是阳光太亮,把雨的痕迹晒没了;是路太顺,把当初的难走忘了。 更有甚者,会把当初的援手扭曲成“别有用心”。曾分给他半块干粮的人,后来成了“想利用他”的小人;曾为他挡过拳头的人,反倒成了“爱出风头”的莽夫。 他站在新的圈子里,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如何“挣脱束缚”,把那些伤疤说成勋章,却把结痂时的药膏踩在脚下。 不是记性太差,是人性里的幽暗总在伺机作祟。顺遂时的骄傲像层滤镜,滤掉了别人的恩情,只留下自己的“英明神武”。 可那些被过滤掉的,才是最该记着的。沙漠里的水,饿时的粥,雨中的伞,黑夜里的星,它们从不是为了“回报”才出现的。 日子再顺,也别忘了自己曾渴过、饿过、冷过、怕过;别人再普通,也别忘了他们曾在你难的时候,递过一把力气、一点温暖。不用天天惦记着还,记着就行。 这记着,不是为了欠谁的情,是为了让自己别忘了:当初你难的时候,这世界曾对自己温柔过。 刘震云,不愧是河南农村走出来的高考状元,北大的高材生,通过努力成为大作家。他对于人性看得很透,他的经典作品无疑道破了人性的无数秘密,越读越觉得精辟,真正读懂受益无穷。 刘震云还有超多犀利又深刻的见解,都藏在他的大作《一句顶一万句》里。书里有句话特别扎心:处事无非人心,谋局无非人性,没有通天手段,哪来家财万贯。 这本书,是以刘震云独特的视角,有温度地解读国人骨子里的品格。有幽默,有深度,更有哲理。这不是文学,不是史学,也不是哲学,而是慢火烹茶,进退有度的中国式人情、人性、人心的体验。 《一句顶一万句》既讲述了历史事件,也剖析了江湖险恶,让你看清现实中的人心复杂。无论是职场还是交际场,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把处世智慧这门学问吃透,他们能够掌握人心,也能无所畏惧地面对生活。 真心建议大家都读一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教会我们:底层人如何翻身,如何提升思维认知、如何狠心搞事业赚钱。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只有梯子搭对了墙,努力爬才有意义。 书渡有缘人,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带回家阅读了解详情。 正版精装 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著原版完整版茅盾文学奖小说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