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2岁的茅盾出轨了23岁的女学生秦德君,不久秦德君便怀了孕,茅盾为难地说:打掉吧!一年后秦德君再次怀孕,茅盾一把搂住她,再次劝道:打掉吧!等4年后我攒够2000元的离婚费,就娶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8年,32岁的茅盾离开中国,去日本暂避风头,此时的他,已经成家多年,妻子孔德沚在老家照顾孩子。 孔德沚是个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不高,夫妻之间缺少沟通,感情也日渐疏远,茅盾对这段婚姻始终感到压抑,在写作中寻找慰藉,却始终无法从家庭中获得理解和支持。 同年夏天,茅盾在日本遇见了23岁的秦德君,秦德君出身四川忠县,年少时就热衷革命,追求新思想,她曾加入共产党,组织过妇女运动,因政治形势变化失去了组织联系,只身来到日本留学。 这是个聪明独立、充满理想的年轻女子,在异国他乡,他们开始接触,因为文学兴趣相投,加上彼此的境遇相似,关系很快拉近。 茅盾在她面前说起婚姻的无奈,说起创作的困顿,也说起理想的遥远,她听着,也慢慢地依赖上了他。 几个月后,秦德君怀孕了,她把这个消息告诉茅盾时,以为他会高兴,茅盾沉默许久,说现在不是要孩子的时候,他没有钱,也没有自由,更没有离婚的能力。 他希望她回国处理掉这个孩子,秦德君理解他的处境,默默回国,找了一家小诊所做了流产手术,手术不久后,她又回到日本,继续与茅盾同住,同样照顾他的生活和创作。 这一年,两人住在京都,白天,她帮他收集资料、修改稿件;晚上,他继续写作,他创作《虹》的时候,秦德君给了不少素材。 她把自己的经历,还有朋友的故事都讲给他听,他把这些故事写进小说,也把她的影子留在了字里行间,他们的关系,在外界看来是共事,在私下却早已如同夫妻。 1930年,两人返回上海,秦德君又一次怀孕了,这一次,她心里仍然抱着一丝希望,茅盾没有表现出意外,只是再一次说现在还不是时候,他说四年后一定会攒够两千块钱作为离婚费用,到时候就能跟她结婚。 她没有多问,只是照办,再次做了手术,做完手术后,她回到住处,却发现茅盾不在,只留下了两瓶安眠药,她当时感到十分绝望,在极度痛苦中吞下了一大把药片,邻居及时发现,把她送去医院,她才捡回一条命。 从那以后,茅盾没有再主动联系她,她一封封地写信,一年一年地等待,却始终没有回应,她终于明白,那个所谓的四年和两千块,只是推辞的借口。 从1930年起,他们彻底断了联系,茅盾回到妻子孔德沚身边,继续维持家庭,外人看来他是顾全大局,忠于家庭,实际早已将那段感情丢在脑后。 秦德君则一个人面对情感的伤痛和身体的损耗,她在上海租了一间简陋的公寓,开始整理情绪,1934年,她短暂地与一位军官结婚,婚姻维持了很短时间便结束。 1940年,她又结了一次婚,这一次过得安稳了些,战争年代她依然参与政治活动,几度被捕,也没有放弃过信念。 多年后,她把这段往事写进了自传,《火凤凰》里,她写到自己的青春、爱情、信仰和背叛。 她没有夸大,也没有掩饰,只是把一件件事情写下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对茅盾的感情早已复杂难辨,那是一段无法摆脱的回忆。 茅盾晚年在北京生活,事业蒸蒸日上,成为中国文坛的权威人物,他继续写作,设立文学奖,把稿费捐出,赢得了广泛尊敬。 但他从未在公开场合提起过秦德君,在他留下的回忆录中,没有关于她的只言片语,他似乎决定把这段关系从记忆中剔除,仿佛从未发生过。 秦德君活到了94岁,在香港去世,晚年她回顾这一生,说自己活得像一味苦黄连,那段年轻时的感情,是她心里最深的伤,也是最难放下的一部分。 她曾经深爱那个说“打掉吧”的人,也曾期待那个承诺四年后会娶她的人,但到最后,一切都只是空话,这一段感情里,没有赢家,一个才女倾尽所有,一个作家选择沉默。 茅盾继续成为历史书上的人物,而秦德君,只在几本回忆录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她说如果有来生,还愿做那个人的命运女神,但这一世,她终究是被遗忘的那一个。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