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海上演练阶段,中方参演的4艘军舰中,排水量1.3万余吨的西湖船(新型综合救援船)引发俄军高度关注。该船信息化集成度高、模块搭载能力强,具备对核潜艇的远洋维修保障、搜救、医疗等能力,被俄媒称为“潜艇战斗力倍增器”。俄军将领参观时难掩羡慕,因俄海军虽核潜艇实力较强,却急缺此类现代化专业潜艇支援舰,且自身暂无能力和资金建造,也因复杂因素难以向中方购买。此次演习让俄军得以近距离了解该船作用,交流潜艇救援与海上保障经验。 评几句:西湖船引发俄军高度关注,折射出中俄海军装备发展的互补性与各自优势。中国在现代化辅助舰船领域的快速进步,不仅体现了国防工业体系的完善,更凸显了对远洋作战保障能力的重视——这种“硬实力”的提升,让中国海军在远海任务中具备了更坚实的支撑。而俄军对西湖船的“眼馋”,既反映出其核潜艇部队缺乏配套保障的现实短板,也暗示了俄罗斯国防工业在某些领域的力不从心。 此次互动也为中俄军事合作提供了新视角:双方可在装备理念、保障经验等领域深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对俄罗斯而言,正视自身短板并借鉴他国经验,未必是“自尊心受挫”,反而是提升战斗力的务实选择;对中国来说,这类装备的亮相既是实力展示,也是推动国际安全合作的契机。未来,随着中俄军事互信的加深,类似的“技术共鸣”或许会更多出现,而这种基于平等互利的交流,也将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