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俄罗斯!我们罕见拒绝俄罗斯,释放一个信号,即便再友好也不能完全相信,因为现在中美闹得这么凶,也没见过俄罗斯帮我们说两句话,这在过去是非常罕见的。 在美国加征关税的压力下,中俄关系本该更紧密,可俄罗斯却一声不吭,这事儿让人心里打鼓。天然气管道谈判一拖再拖,中国罕见公开拒绝,背后藏着什么猫腻? 要说那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从2019年谈到现在,图纸改了七遍,价格还没敲死。 俄罗斯想按欧洲的"长协价"算,中国却盯着亚洲现货价,每吨差着12美元,每年要是输气300亿立方米,这差价能买30架ARJ21。但俄罗斯总说"老朋友得互相让",可去年给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比给中国的还低5%。 而美国加征关税那阵子,俄罗斯的沉默确实透着股"事不关己"的味道。 2018年中美贸易战刚打响,俄罗斯在WTO里投了弃权票,既没帮中国说话,也没跟着美国起哄。 去年美国卡中国芯片脖子,普京在瓦尔代论坛上只说"技术自主很重要",半句没提帮中国解围。 这跟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时中国的态度差太远——当时中国在联合国投了反对票,还帮俄罗斯稳住了能源出口份额。 但俄罗斯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它现在58%的天然气还得靠欧洲市场,虽然去年对欧出口跌了40%,但管道还没拆,总盼着哪天西方松口。 要是这时候公开帮中国怼美国,等于把自己跟中国绑死,欧洲那边的退路就没了。 所以普京宁愿在中美之间当"沉默的观察者",一边继续卖油气给中国赚人民币,一边跟美国在叙利亚、乌克兰搞点"有限合作"。 中国拒绝俄罗斯的底气,藏在能源进口的多元化里。现在中国从土库曼斯坦买的天然气占了42%,比俄罗斯的17%还多;从美国买的LNG虽然贵点,但船期灵活,去年冬天就靠它补了缺口。 俄罗斯想靠"独家供应"压价,早就行不通了——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管道今年扩了容,每年能多送50亿立方米。 卡塔尔的新LNG项目刚签了27年长约,价格比俄罗斯的报价低8%。 这些备胎一到位,中国在谈判桌上腰杆自然硬,管你是不是"老朋友",不合理的价码就得说"不"。 之前的原油管道谈判也没少闹别扭。中俄原油管道从2001年谈到2009年,吵了8年,俄罗斯愣是咬着"国际油价加运费"的公式不放,最后中国让步,才按"比国际价低3%"签的约。 结果2014年油价暴跌,俄罗斯又想改合同,被中国拿着协议怼了回去。 这次天然气谈判的拖延,不过是故技重施——俄罗斯总觉得中国离了它的能源不行,却忘了中国的进口渠道早就织成了网,缺了你这根线,顶多换个颜色,网照样结实。 俄罗斯在军售上的"留一手"更让人犯嘀咕。苏-35卖给中国时,阉割了部分航电系统;S-400的雷达数据,始终没给中国共享接口。 反观中国给巴基斯坦的歼-10C,连最先进的霹雳-15导弹都配上了。 这种操作,说明俄罗斯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怕中国技术赶上来抢了它的市场。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友好,从来都是"亲兄弟明算账"。俄罗斯帮中国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毕竟它的核心利益在东欧和能源出口,跟中国的战略重心不完全重合。 中国这次拒绝俄罗斯,不是翻脸,是划清底线——合作可以,但不能委屈自己;友好没错,但不能当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