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8月1日,辽宁省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崔丽杰介绍:“带状疱疹不仅是皮肤病,更是神经系统的战役。患者常因误诊辗转于疼痛科、神经内科甚至外科,延误治疗加重负担。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慢病人群而言,患带状疱疹后的危害更大。”
高危人群:年过五十及高血压糖尿病人群
如何辨别自己是否患上了带状疱疹呢?崔丽杰介绍,带状疱疹发作时的典型特征是沿着神经分布的皮疹,会形成一条条飘带形状的水疱,因此也会用“蛇缠腰”这样更形象的名字来称呼它。中国每年的带状疱疹病例数可能超过600万例。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熬夜、压力过大、年老体弱等,病毒便会伺机“复活”,沿着神经纤维扩散至皮肤,引发带状疱疹。
50岁以上是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常见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是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用药会增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风险,这种病毒可经后根神经节或自主神经节激活,通过神经节后纤维经轴突扩散到胸腔、腹腔和盆腔内的相应器官,导致心血管等器官受累,出现心肌炎等相关临床表现,特别是中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累及内脏引发相关特殊症候的概率更高。”崔丽杰主任提醒说。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患者来说,这个夏天要防高温,也要警惕带状疱疹。崔丽杰介绍,数据显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得带状疱疹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9%,一旦中招,不仅要忍受“火烧火燎”的神经痛,还可能让心脏病、中风风险飙升。其中,带状疱疹患者短期内心肌梗死风险增加68%,脑出血和中风风险增加78%。
医防融合:
解决慢性病人
遭遇感染性疾病难题
沈阳市老年人群占比较大,而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群也不在少数。这些成为带状疱疹的高危因素。当慢性病遇上感染性疾病,双重威胁正悄悄逼近。如何为中老年人筑起健康防线?医防融合的“双向奔赴”,或许就是答案。
8月1日,记者来到沈阳市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陈瑶介绍:“在健康老龄化政策号召下,我们中心在加强健康科普的基础上,积极地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当前,通过网络预约平台,居民可以自主选择接种的疫苗,并根据接种日安排接种时间。我们的家庭医生团队还为签约居民建立微信群,提供线上疾病预防、治疗用药咨询服务。我们还开通了线上问诊服务,让群众能够享受到我们实时的诊疗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疫苗接种都有适应证要求,那么慢病人群能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吗?
陈瑶院长介绍:“慢性病患者更应该重视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和预防。老年人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从而影响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因此,需要能够有效刺激老年人免疫应答的疫苗来预防带状疱疹。慢性病人群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人群,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群体,如处于疾病稳定期,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感染带状疱疹的风险。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尚志文图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