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昨晚(北京时间8月4日晚)再次对印度喊话:“印度不仅购买了大量的俄罗斯石油,而且还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牟取暴利。他们不在乎乌克兰有多少人被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杀死。正因为如此,我将大幅度提高印度向美国支付的关税。感谢您对此事的关注!!!” 能源博弈的战略困局 印度日均进口俄油175万桶,占其进口总量40%,此举实为填补西方制裁导致的全球供应链缺口。俄乌冲突后,俄油以30%折扣吸引印度,助其将通胀压至4.1%并维持8.4%经济增速,而印度转售精炼油品更抑制了全球油价飙升。 双标指控的数据铁证 印度外交部反击称,2024年欧盟与俄贸易额达675亿欧元,远超印俄贸易规模;美国同期进口俄核原料激增21%,用于本土核电站。西方对印施压却纵容自身贸易,暴露地缘政治虚伪性。 替代方案的现实悖论 印度虽与中东签700万桶石油合同,但中东油价较俄油高17%且含“亚洲溢价”,推升炼油成本23%。而俄印2024年签署的十年期供油协议年交易额130亿美元,强行解约需支付巨额违约金。 关税战的多米诺效应 25%惩罚性关税重创印度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占比31%)和纺织业,可能使GDP增速降低0.6%。莫迪推广“国货”运动实为被动防御,但农业保护政策(9000万农民生计)使其无法对美开放市场,陷入战略死局。 观点:道德绑架掩盖的霸权逻辑 特朗普将能源贸易与战争道德捆绑,实为掩盖“美国优先”的战略破产——印度转售俄油恰因西方制裁扭曲全球供应链,而美企依赖中国稀土制造导弹却遭反噬。当“双标”遭遇“战略自主”,关税大棒终将加速多极化秩序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