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无卡时代消息面:9月10日,苹果将发布 iPhone 17系列,其中 iPhon

无卡时代

消息面:

9月10日,苹果将发布 iPhone 17系列,其中 iPhone 17 Air 以 5.5mm 超薄机身成为史上最薄 iPhone,并全面取消物理 SIM 卡槽,全系搭载 eSIM 技术。

接下来苹果和华为四季度发布的最新款手机,苹果17和华为MATE80,全面支持ESIM技术。

注:eSIM 卡即电子化的 SIM 卡,是一个数据文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到移动终端。它将传统 SIM 卡直接嵌入设备芯片上,无实体卡,功能上和普通 SIM 卡无异,能让各种电子产品连接上网、接拨电话、发短信等

核心上市公司及其业务布局:

一、芯片设计与封测

紫光国微

核心优势:国内eSIM芯片龙头,技术布局领先,产品已应用于智能联网终端。2024年上半年eSIM 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200%,并与中国联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推动工业设备安全联网。

技术突破:新一代芯片实现"一芯通全球",支持卫星通信认证和后量子算法,计划于2025年8月发布革新性产品。

市场地位:在国内eSIM芯片市场占有率超60%,深度绑定三大运营商及华为、小米等终端厂商。

新恒汇

核心优势:全球柔性引线框架市场份额第二,为eSIM 芯片提供封测服务,业务已初步成型并进入拓展阶段。

合作动态:作为紫光同芯(运营商 eSIM 芯片主要供应商)的核心封测服务商,运营商重启eSIM业务后订单量同步提升。

增长潜力: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24.71%,受益于 eSIM 硬件需求爆发和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红利。

二、模组制造与通信技术

美格智能

核心优势:拥有成熟的 eSIM技术,5G+eSIM模组产品批量交付,2025年股价涨幅达38.47%。

应用场景:模组适配安卓设备、可穿戴设备及车联网,与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深度合作。

订单情况:eSIM模组收入占比35%,订单排至2025年下半年,直接受益于运营商重启eSIM 业务。

广和通

核心优势:与中国联通联合发布全球首款5G+eSIM模组,提供定制化物联网通信方案,2025年股价上涨42.84%。

市场覆盖:产品获全球主流运营商认证,客户遍及工业自动化、智慧城市领域,订单可见性强。

移远通信:核心优势:早期推出基于英飞凌 eSIM 芯片的NB-loT 模组BC26,技术积累深厚,在车联网、工业物联网领域订单增长显著。

潜在机会:作为全球物联网模组龙头,eSIM技术普及将加速其产品迭代,2025年订单有望随运营商重启业务释放。

三、系统集成与平台服务

恒宝股份

核心优势:eSIM卡业务通过三大运营商备案测试,完成多个项目商用,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201.87%。

技术亮点:动态互认证体系应用于车联网、智慧电表,与阿里云合作提升物联网设备安全。

合作案例:为华为手表提供eSIM三方联调支持,深度参与运营商 eSIM 平台建设。

东信和平

核心优势:推广 eSIM 管理平台与SIM Plus服务,已在运营商端实现小批量商用,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115.88%。

落地进展:平台接入超200万物联网设备,国有控股背景助力其在政务、通信领域拓展。

楚天龙

核心优势:eSIM 卡通过三大运营商备案,产品应用于移动通信、智慧交通等领域,2024年与中电联合作推出数字人民币 SIM卡,支持无网支付。

政策红利:入选中国移动"超级 SIM 卡子链"合作伙伴,受益于数字人民币与eSIM融合的场景创新。

四、卡类制造与数据处理

澄天伟业

核心优势:子公司具备eSIM卡生产能力,2025年股价上涨25.27%,为智慧城市、通信卡提供数据处理服务。

风险提示:2023 年净利润下滑 78.94%,需关注其业务盈利稳定性。

天喻信息

核心优势:eSIM卡产品批量出货,客户覆盖运营商和手机厂商,通过GSMA SAS-SM 安全认证(国内首家)。

技术延伸:参与联通 eSIM"一号双平台"业务,技术可向手机端延伸。

五、运营商与生态协同

中国联通

核心优势:作为运营商代表,积极推动eSIM业务落地,已在25省市重启服务,并与银联合作推出eSIM虚拟信用卡。

创新应用:联合广和通、美格智能等厂商推出5G+eSIM 模组,拓展消费电子与物联网支付场景。

中国移动

核心优势:自研eSIM芯片并推出"一号双终端"服务,覆盖智能手表用户,通过恒宝股份等构建无卡化服务生态。

市场布局:2024年物联网连接数超 8亿,eSIM技术将加速其在车联网、工业物联网领域的渗透。

总结:eSIM 产业链的核心受益方向包括芯片设计(紫光国微、新恒汇)、模组制造(美格智能、广和通)、系统集成(恒宝股份、东信和平)及运营商生态(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随着运营商全面重启 eSIM 业务,具备技术壁垒、订单可见性高的公司(如紫光国微、美格智能)将优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