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665年,一天晚上,侍女阿露照顾12岁康熙上榻后,刚要走,突然被康熙一把抓住,

1665年,一天晚上,侍女阿露照顾12岁康熙上榻后,刚要走,突然被康熙一把抓住,“今晚留下吧!朕太激动了!”

少年康熙皇帝登基时年仅八岁,顺治帝留下遗命由四位大臣辅助治理国家,这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后来逐渐显露出过于强势的倾向。

随着时间推移,鳌拜掌握了很大权柄,朝廷上下许多官员都对他唯命是从,年幼皇帝的意见反而容易被忽略,康熙虽然内心感到压抑,但他年纪尚小,对此也无计可施。

太后孝庄看到鳌拜势力越来越强,而康熙日渐被架空,感到非常忧虑,她认为必须想办法制衡鳌拜的力量。

经过深思熟虑和多番考量,孝庄太后认为一条可行的途径是通过皇帝的婚姻进行政治联姻,她看中了朝中重臣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当时十三岁,不仅容貌美丽出众,而且性格聪慧机敏,孝庄太后最终决定立这位汉军旗的女子为皇后,希望能借此得到索尼家族的支持来对抗鳌拜。

康熙起初对太后的用意感到有些困惑,当孝庄太后向他解释了其中的深意,希望借助赫舍里家族的力量帮助他摆脱鳌拜的控制、实现真正亲政之后,康熙豁然开朗。

想到即将娶一位才貌双全的皇后,更想到不久之后能够自己掌握国家大权,康熙内心满怀期待和兴奋。

皇后入宫的前一天晚上,紫禁城里已经开始张灯结彩准备迎接大婚的喜庆,康熙却在应该休息的时候难以入眠。

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婚和未知的夫妻生活,他感到无比激动又夹杂着一丝紧张,伺候他多年的侍女阿露服侍他上了床榻,正要退下时,康熙一把拉住了她,希望她能留下来陪伴。

阿露稍作犹豫后答应了,她自幼便入宫服侍康熙,两人可以说是共同长大,关系一直很亲近,两人并排躺在龙榻上,康熙向阿露倾吐着自己的想法,阿露则安静地倾听。

夜深了,交谈的气氛愈发私密。康熙向阿露表达了对于新婚之夜的疑虑,担心自己年岁尚轻,怕让皇后失望。

在这个特别的夜晚,情愫与懵懂交织,按照清宫的规矩,阿露由此成为了皇帝的“试婚格格”。

正式的大婚之夜来临,两人终于顺利完成了大礼,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与皇后,在婚后的共同生活中,康熙越来越感到惊喜。

赫舍里氏不仅美貌动人、才华出众,而且性情温和贤淑,她把皇帝的后宫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在朝政上也经常能给予康熙有益的建议和建议,成为了康熙真正得力的贤内助。

有了皇后背后的家族,特别是索尼家族的鼎力相助,康熙在朝堂上逐渐积累了实力,最终,在赫舍里皇后的叔父索额图等人的周密谋划和协助下,康熙成功铲除了权臣鳌拜及其党羽,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稳固了自己的皇位根基。

然而,这样美满的日子没能长久持续下去,赫舍里皇后年仅二十一岁时,在生产康熙的皇子胤礽的过程中遭遇难产,不幸香消玉殒。

康熙对此悲痛万分,日夜沉浸在失去爱妻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孝庄太后担心孙子忧伤过度损害身体,为了稳定后宫局面,她又为康熙物色了新的皇后人选乌雅氏。

新皇后乌雅氏知书达理,性格温和文雅,深得太后的喜爱,但康熙内心总是不由自主地将乌雅氏与逝去的赫舍里氏进行比较,常常回忆起往日与赫舍里的恩爱时光。

他更倾向于寻求从小陪伴在身边的阿露的慰藉,常常以处理朝政为托词,在阿露的居所流连忘返,太后多次出面规劝,康熙才不得不前往皇后乌雅氏的寝宫留宿。

但他们两人之间始终像是隔了一层无形的隔膜,关系难以真正亲近起来,乌雅氏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忍受这份来自丈夫的疏离。

人之常情往往就是这样,失去的总是更容易被反复惦念和美化,康熙皇帝对赫舍里皇后的那份深情厚意在宫廷内外早已不是秘密。

但时光流逝从不曾为任何人停留,人生的道路一直向前延伸,过度的沉溺在过去的痛苦里并非明智的选择。

那位与康熙共同成长的侍女阿露,始终忠实地守候在他身边,后来成为皇后的乌雅氏,本性也同样是温和善良的伴侣。

康熙若能放下心中对赫舍里氏的那份执念,不再带着预设的眼光去评判新后,本该能给予这些在他生命中的女子们应有的理解和位置。

康熙皇帝最终选择了面对现实,他强忍内心的隐痛,重新将精力聚焦到国家大事上,他在位长达六十一年之久,期间勤勉治国,整饬吏治,发展生产,平定叛乱,大大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大清王朝后来百余年的强盛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虽然权倾一时的鳌拜曾一度架空君权,但终究被这位年轻有为的天子所挫败,孝庄太后临终前反复叮咛康熙务必善自珍重龙体。

尽管皇帝内心深处依然不时泛起对故人的思念,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天下万民的重托,他必须放下个人情绪,设身处地地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着想,继续兢兢业业治理国家,这才不负先辈托付和臣民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