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37 年,李德以不适应延安生活为由欲返苏联,毛主席劝他:“苏联正搞大清洗,此

1937 年,李德以不适应延安生活为由欲返苏联,毛主席劝他:“苏联正搞大清洗,此时回去,恐有生命之忧,望你慎重考虑。”

那年延安,黄土高原上的窑洞还透着初春的寒意,留着大胡子的德国人李德坐在木凳上,手里攥着一封写给共产国际的信。

曾经指挥过红军长征身为军事顾问的他,此刻正为返回苏联的事辗转难眠,毛泽东推门进来时,手里捏着半截香烟,烟雾在昏暗的油灯下袅袅升起。

当时苏联正在进行的大清洗运动已经波及到共产国际驻华代表,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王明在回忆录里写道,1937年有超过20名共产国际工作人员被召回后遭到处决,李德若此时回去,确实凶多吉少。

而李德的事还要从1932年说起,当时化名"华夫"的奥托·布劳恩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到上海,次年进入中央苏区,在江西瑞金,他有了个中文名字"李德"。

据中央档案馆公布的会议记录显示,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他提出的"短促突击"战术导致红军损失惨重。

党史专家金冲及在《转折年代》中指出,这段经历让李德在后来的遵义会议上成为批评的焦点。

长征路上,身高一米八的他骑着骡子走在队伍里,要知道李德是唯一走完长征全程的外国人。

他带着咖啡壶行军,在遵义城买过茅台酒,在藏族地区用德语跟喇嘛交流,这些事情让让他显得格外鲜活。

实际上,延安时期的生活对李德来说并不轻松,他住在凤凰山下的窑洞里,每天吃着小米饭,跟着大家学中文。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李德曾多次向共产国际申请回国,但1936年开始的大清洗让莫斯科成了危险之地,当时有近半数的共产国际工作人员被捕。

然而,毛泽东的劝阻并非空穴来风,苏联解密档案表明,1937年从中国回去的共产国际工作人员中,至少有三人被处决。

研究共产国际史的学者亚历山大·潘佐夫指出,李德若回去,很可能会因"在中国工作不力"的罪名遭到处决,正因为这个判断让李德最终留在了延安。

而这一决定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抗日战争期间,李德在抗大任教,还参与过敌军工作训练班的筹建。

日本学者石川祯浩在《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中提到,李德后来撰写的《中国纪事》成为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资料。

1949年东德成立后,他回到柏林,担任过文化联盟副主席,直到1974年去世。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当年那个被毛泽东劝阻留下的德国人,后来成为连接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档案馆保存的李德书信显示,他晚年仍关注着中国的发展。

而当年劝他留下的毛泽东,或许没想到这个决定会让一个外国人与中国革命的命运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