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64年,28岁女飞行员,被派往西北执行绝密任务,上飞机前摄影师准备给她拍照。

1964年,28岁女飞行员,被派往西北执行绝密任务,上飞机前摄影师准备给她拍照。她捋捋头发疑惑:咋还拍照?摄影师小声回:说是遗照。

这名女飞行员名叫张连芳,共和国的骄傲,女中豪杰。

张连芳来自东北,骨子里有着天然的豪迈之情。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张连芳在高中时期迎来命运的转折。

那是一个晴好的早晨,张连芳照常来上学,不同的是学校里突然多了不少穿着军装的人,张连芳从小崇拜军人,心生好奇,询问得知,原来是空军前来招收飞行员。

张连芳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经过严苛的选拔,张连芳进入江苏徐州空军航空预备学校学习。

在空军预备学校,张连芳样样争先,非常刻苦,任何艰苦的训练在她那里都不算事,到了1959年,张连芳从航校毕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兵第十三师的一名飞机领航员。

时间来到5年后的1964年,我们现在得知那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而张连芳被选中前往大西北执行一项绝密任务。

当时张连芳是国内女飞行员中的翘楚,派他执行任务就意味着任务的绝密性和困难性,但是张连芳本人都不知道任务的具体内容。

等到了新疆马兰基地,张连芳这才得知,她的任务是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空中保障以及空中采样工作。

张连芳无比兴奋,能为原子弹的研发作出一点贡献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如今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在她身上,张连芳感觉自己就是万里挑一的幸运儿。

执行任务前,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准备,因此张连芳与马兰基地的所有工作人员一同在艰难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大西北的气候比想象中的更加严酷,极大的昼夜温差、难以入喉的碱水、足以刮跑飞机的十三级大风,每一项都在挑战着人的意志品质,就是这样糟糕的环境,张连芳所在的机组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

除此之外,生活上的困难也是相当折磨人的。据张连芳日后回忆,在那儿脸不洗、澡不洗,时间久了浑身难受,为此同事和战友们用破席子、破雨布给我搭一个厕所。

大风袭来,这个所谓的厕所轻而易举地被吹走了。

就这样,张连芳在马兰基地工作生活了10个月,而她真正要执行的任务也即将开始,就在这时,摄影师找到张连芳要求给她拍照,张连芳还以为留作纪念,可是摄影师却要求她庄重一些,这让张连芳有些困扰。

“为什么庄重一些呢?”

摄影师低头缓缓开口:“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你最后一张照片。”

话音落下,张连芳一下子就懂了“遗照是吧,那你把我拍得漂亮一些。”照片里,张连芳的脸上依然是熟悉的笑容,坦然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现场的人形容:“天上好像突然多了一颗太阳。”

张连芳在一旁随时待命,看着万丈高的蘑菇云,张连芳知道她的任务开始了,就在爆炸后的30分钟,张连芳驾驶着改装好的飞机冲上云霄,尽可能靠近蘑菇云,附近气流强劲,能见度很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飞机出现剧烈摇晃。

这时,张连芳感觉飞机震动得上蹿下跳,脸都被烤得像发烧一样,说明已经被放射性物质辐射,但张连芳坚持完成任务。

万米高空,危险作业,张连芳凭借勇气完成使命,她本人受辐射严重,头发几乎一夜掉光,并伴随着其他辐射反应,正因如此,张连芳与丈夫的婚礼不得不推迟。

当时的张连芳很害怕,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不能给丈夫留下一儿半女,但她从来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不过医生让她放心,在这之前已经做好了各种预案准备,身体会痛苦一些,但不会影响正常生育。

就在张连芳慢慢好转时,再次接到空投原子弹的任务,张连芳一如往常,毫不犹豫地接下并圆满地完成任务。

当时有人问“你已经参加一次核爆任务,九死一生,这次还敢去?”

张连芳笑着回道“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西北有任务,必有我张连芳,这是我的光荣。”

如今的张连芳已经88岁高龄,依然健康乐观地生活着,她依旧是那么乐观。

前辈,如今我们的无人机技术世界领先水平,再也不用九死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