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8月5日,韩国总统府亲自出面,澄清了韩国外长赵显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强调

8月5日,韩国总统府亲自出面,澄清了韩国外长赵显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强调“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的问题”的表述。青瓦台认为,发展中韩关系依然重要,也强调要与中方继续接触。那么青瓦台为何要出面做出这个澄清?韩国新任外长又为何如此爆冲呢? 韩国外长赵显在访谈当中的表述是,“中国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周边国家的问题” (somewhat problematic” for neighboring countries)。这个讲法太重了,也有失偏颇。任何国家之间都有合作、也有分歧,但不能把分歧简单地定义为给“周边国家带来问题”。且不说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亚之间的巨大贸易额,中国也长期是日韩的最大贸易伙伴。这怎么就成了问题了呢? 赵显做出这样的表态,很明显是有两个原因: 第1,这是刻意在美国媒体上向特朗普“表态”或“输诚”,证明李在明绝不是大家所认为的亲华派,强调韩国对于中国的判断依然是基于美韩同盟和竞争思维的。 第2,那就是赵显本人内心当中就是这么想的。赵显和之前的历任外长都不一样,并非是政治任命,而是在韩国外交部工作了数十年的老官僚。过去保守派所推动的那些政策,恐怕也是经由他手,他对此并不陌生,甚至某种程度上是认同的。 不过,说实话,和外长赵显的出格言论相比,青瓦台的澄清就显得有些轻轻放过、诚意不足了。李在明上台之后的对华政策调整,现在似乎还没有看到过多的迹象。不过,似乎可以确定的是,李在明访华参加9·3阅兵的可能性已经基本排除了。而如果韩国继续加紧向美日贴靠,在对华关系上做出类似表态,恐怕中方也要重新考虑出席10月底韩国APEC峰会的人员安排了。 经济依赖的硬性制约 中国连续20年蝉联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3682亿美元,占韩国总出口23.6%。半导体产业对华依存度高达60%,若中韩贸易缩减20%,韩国GDP将直接损失1.8%,相当于全国中小企业半年利润总和。青瓦台紧急灭火,实为对冲经济脱钩风险。 美韩同盟的“投名状”代价 赵显访美前,特朗普刚宣布对韩加征15%关税、强推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及千亿能源采购。赵显却称此为“外交胜利”,暴露韩国在美强韩弱结构下的战略屈服——韩国2024年承担驻韩美军18.5%费用,远超日本比例。此番言论实为向美缴纳的“安全保护费”。 国内政治的撕裂镜像 李在明虽主张平衡外交,但保守派控制国会45%席位,可阻挠关键法案;民调显示51%民众担忧“过度依赖中国”,58%反对放宽对华电池技术出口。赵显作为外交官僚系统代表,其言论实为迎合国内亲美保守势力的政治表演。 APEC峰会的战略摊牌 中韩7月重启中断9年的外交部发言人磋商,原计划为11月APEC峰会铺路。若韩国持续摇摆,中方可能下调参会规格——2019年因“萨德”危机,中韩元首会谈曾中断22个月。青瓦台澄清实为挽救APEC这一外交突围窗口。 观点:安全附庸的认知困境 赵显的“问题论”暴露韩国战略自主性的破产——既想借中国市场维持半导体繁荣(对华出口占比60%),又幻想美国为其安全买单。当青瓦台用“接触必要性”掩饰政策分裂时,历史早已证明:将盟友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附庸,终将沦为大国博弈的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