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用画笔留住乡愁——“90后”画家张万瑞手绘酒泉地标建筑

在酒泉街头巷尾,常有一个专注作画的身影。他手持画笔,在画布上细细勾勒着城市建筑的轮廓。他是张万瑞,酒泉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酒泉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酒泉英卓尔美术教育创始人。如今,他被大家熟知的身份是“街头地标建筑画家”。

这位90后青年用画笔记录着酒泉的城市记忆,让建筑成为情感的载体,也让无数人在他的画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乡愁。

从建筑系学生到城市记录者

2014年,张万瑞从长安大学建筑学院艺术设计系毕业。大学时光为他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基础,培养了他对建筑和风景绘画的浓厚兴趣。

“我对吴冠中、赵无极等艺术大师很崇敬。吴冠中擅长用画笔抒发乡愁;赵无极善于展现建筑的生命力。我的大学老师杨毅柳教授精于水彩,注重情感表达,善于通过画作传递对自然、人文的热爱与思考,这些艺术理念都深深影响了我。”张万瑞说。

这些艺术养分悄然在他心中种下了用画笔表达情感、连接人与地方的种子。

毕业后,张万瑞回到家乡酒泉,创办了美术培训中心,投身美术教育事业。十年间,他培养了一批批热爱绘画的学生,而他对艺术的热情始终未减。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背着画具走向户外。张万瑞说:“我喜欢写生,喜欢观察建筑,然后用画笔记录它们,这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他用油画和水彩描绘酒泉的风景与建筑,在画笔起落间表达着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与独特理解。

画作里的乡愁与青春记忆

今年5月,张万瑞开始尝试在酒泉街头写生。起初这只是个人爱好,直到妻子鼓励他将作品分享到网络,“她告诉我,这些画作很美,应该让更多人看到。”于是,他在抖音平台发布了第一幅作品——描绘西汉酒泉胜迹景区的画作,大受欢迎。

随后,酒泉世纪广场、酒泉中学、鼓楼等地标在他的笔下逐一呈现,配以《如果当时》等抒情音乐,作品很快在社交媒体走红,引发大量转发和留言。至目前,他已创作了20多幅酒泉地标画作,每一幅都承载着独特的城市记忆。

“画酒泉钟鼓楼、市政大厦、酒泉中学、消防队这些地方时,作品评论区特别热闹。”张万瑞说。他的画作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弦。在外地工作或求学的酒泉人纷纷留言,倾诉对家乡的思念。

一位曾在酒泉消防服役的网友写道:“看到这幅画,仿佛回到了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酒泉中学的校友们则被勾起了青春回忆,甚至在评论区@老同学,共叙同窗情谊。

“不管点赞还是留言,都是大家对我作品的认可。大家能在我的画里找到共鸣和美好的记忆,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激励我以后画得更多、更好。”张万瑞的话语中充满欣慰。

在众多风景和建筑中,张万瑞画得最多的是西汉酒泉胜迹景区。这里承载着他深厚的个人情感——父亲曾在此工作,他的童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画这里的时候,童年的场景一幕幕浮现。”如今,张万瑞常带着女儿重游故地,讲述自己儿时的故事。“这种传承感很奇妙。画作不仅记录风景,也记录着感情。”

想绘就更广阔的酒泉画卷

在张万瑞看来,建筑是有生命的。莫高窟、榆林窟、金塔寺……都有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和生命体系。“我把这些建筑画出来,观众能从中感受到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地域特色,这也是一种对家乡的宣传。”张万瑞说。

未来,张万瑞计划走出肃州区,到瓜州、敦煌、阿克塞、肃北及更远的地方写生,用画笔记录整个酒泉乃至河西走廊的风土人情。他希望有一天能举办一场以“城市印象”为主题的画展,让更多人透过艺术的窗口,感受酒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酒泉融媒记者:殷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