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擘画强产兴村善治更好安丘新图景

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擘画强产兴村善治更好安丘新图景

砺工业之“锋”谋镇村之“变”筑治理之“基”

8月的安丘大地,绿意蓬勃,活力奔涌。施工现场、工厂车间、镇村一线……一个个怀揣梦想的人,一幕幕火热的生产图景,共同构成了安丘市这个夏天最美的音符和乐章。

今年以来,安丘市加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推动“一镇一产业”建设,实施“基层基础巩固提升”,工业经济质优向好、农村发展和美共富、基层基础稳固提升,“工业强、农民富、生态美”的发展图景触手可及、清晰可见。

砺“刃”之锋:

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驱动大健康赛道强势崛起

安丘市是农业大市,年产生态农产品近200万吨,有132家食品加工类规模以上企业,产业基础雄厚。安丘也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县,大姜、大葱、大蒜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80%,不仅出口至沙特等中东国家,更成为日本高端市场的“免检产品”。

基础条件都具备了,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打破经济体量小的困境?“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安丘市立足产业基础优势,以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聚力大健康产业新赛道,把优质农产品的“好钢”用到大健康产业“刀刃上”,向健康食品要效益,向高端产业谋新路,释放产业转型升级的“倍增效应”。

走进山东渠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食品级净化车间,数字化系统正实时调度着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生产,金黄麦粒在密闭管道中经历48道工序的精密转化,最终蜕变为乳白色的小麦肽粉。据了解,该企业谷朊粉、小麦淀粉、水解蛋白等一批附加值超过20%的大健康新品陆续推出上市,其中,谷朊粉、小麦淀粉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超20%、45%,一场产业价值的深度重构正悄然蔓延。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安丘市抓住产业人才这个“关键变量”,围绕产业链、人才链“双链驱动”,摸排安丘籍在外重点人才1373人,创新绘制安丘籍在外人才图谱、安丘市重点产业链企业图谱,全面打通产业、人才“双向奔赴”路径。聚焦食品加工(大健康)产业赛道,推动市级领导干部包靠重点在外人才31名,建立涵盖功能性食品、农副食品加工、酒及饮料等领域的132家食品加工(大健康)产业企业产学研清单,今年以来,推动落地转化成果17项。

健奕宏公司深耕功能糖醇赛道,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禾汇食品秉持健康美味的匠心理念,专注于食品及调味品赛道;源清田食品聚焦黑蒜、板栗等健康食品赛道,抢占1/3的日本市场……一场大健康产业革命正如潮水般席卷安丘大地,安丘正以前所未有的坚定和自信向着健康食品强市迈进。

破“茧”之困:

“一镇一产业提升”引领村级集体经济蝶变升级

长期以来,安丘市山区乡镇受限于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工业基础不强,招商引资项目不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不足。如何谋划乡镇发展路径?如何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如何推动集体增收、村民增富?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立足乡镇实际,实施“党建引领、生态共富”工程,“一镇一产业”培育行动,出台扶持生态农场和设施农业发展的十条措施,推行镇街差异化考核,进一步精简考核指标,让乡镇留出更多精力找准发展路子,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走进大盛镇,占地2600亩的“芦笋+金蝉”全产业链区已然成型,芦笋种植、集约育苗、金蝉孵化、有机肥试验、深加工研发和大数据分析等6大板块协同联动,带动62家生态农场抱团发展。据了解,今年的紫芦笋价格达到30元一斤,1亩地带动村集体增收500元,种植户露天和大棚种植分别增收3万元和6万元。

来到金冢子镇草店子村的豆丹养殖大棚,今年第二茬的豆丹已经进入4龄生长阶段,再有十几天便可迎来丰收。今年以来,金冢子镇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将豆丹种植养殖项目作为重点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改造闲置设施大棚320亩,预计年均增收1200万元。

凌河红芽姜、石埠子草莓、石堆文冠果、柘山蜜薯……安丘市“一镇一产业”的特色产业矩阵正连点成片、集聚成势,全力谱写村级集体经济加速蝶变的新篇章。

筑“根”之基:

“基层基础巩固提升”全方位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基础稳固,发展的底气才更足。安丘市辖14个镇街区、85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4.06万人。如何全方位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关键是抓牢基层基础这个“牛鼻子”。今年以来,安丘市坚持县镇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创新实施以开展一轮摸排研判、化解一批矛盾隐患、调整一批后进班子、公布一批反面典型、组织一轮集中培训等“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基础巩固提升行动,不断优化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效能。

安丘市把镇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出台《农村社区党委书记管理使用若干措施》,持续加强农村社区书记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年轻干部“1+6+N”集训营,选派32名“95后”科级以下干部到社区摔打历练;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干先锋社区书记”评选,树立起“实干者受尊崇”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创新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531”工程,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1189名,为明年换届打牢基础。

建强基层基础,破解基层难点问题是关键。围绕影响农村发展稳定和农民切身利益问题,聚焦农村“三资”管理、信访矛盾等治理难题,由组织部门牵头,开展县镇村“三级联动”调研,深入全市14个镇街,充分发挥机关干部、企业家、村干部三支队伍熟悉基层的优势,全面为基层发展把脉问诊。联合司法、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选派99名熟悉基层工作、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的律师,担任“一村一法律顾问”,有力化解了一批困扰基层的矛盾信访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如今的安丘,风清气正、心齐劲足、务实笃行,全市上下奋勇争先、拼搏实干的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如今的安丘,产业布局更优、基层基础更牢、发展动能更强。

时与势在我们这一边,乘风破浪、奋勇向前,一个只争朝夕、干就一流的更好安丘呼之欲出。(宋晓东张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