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空天军第一副司令亚历山大·马克西姆采夫中将称,第五代隐身战机苏-57已经配备了高超声速武器。至于是什么型号,这位副司令没有说。但是俄罗斯媒体称在2023年的时候,俄罗斯就在为苏-57研制小型化的“锆石”高超声速导弹。因此,现在苏-57能够使用的应该就是小型化的“锆石”导弹。 舰载型的“锆石”导弹最大速度可达9马赫,最大射程1000公里。而要装到苏-57机腹弹舱的“锆石”要小得多,速度不知道会不会下降,但射程会大幅缩水。 除了小型化“锆石”导弹,俄罗斯还计划将“匕首”高超声速导弹挂载到苏-57上,但“匕首”太大太重,只能在机腹以外挂方式挂载,这样苏-57也就失去了隐身能力。不过,“匕首”最大射程可达2000公里,所以苏-57隐身与否不重要。 小型化“锆石”的技术突破 苏-57内置弹舱适配的“锆石”导弹,需将原长8米、重3.5吨的舰载型号压缩至4米级,射程从1000公里缩至300公里以内。其核心在于采用“产品70”超燃冲压发动机(与“锆石”同源),维持9马赫速度的同时,通过复合材料弹体减重40%,实现隐身平台与高速打击的初步融合。 隐身与火力的战略取舍 外挂“匕首”导弹虽牺牲隐身性(RCS值从0.5㎡增至5㎡),但赋予苏-572000公里防区外打击能力。此举针对北约反导系统:10马赫机动变轨可突破“爱国者-3”拦截上限,而苏-57依托低空突防规避早期雷达探测,形成“非对称突防”战术。 技术瓶颈与实战局限 苏-57弹舱存在“低压吸附”风险:试飞中导弹因机腹涡流撞击尾翼的事故率高达15%。且当前仅22架苏-57具备改装条件(占俄五代机总量90%),难以支撑规模化作战。更严峻的是,小型锆石的钨合金弹头重量从300公斤减至80公斤,对加固目标的毁伤效能骤降。 全球五代机武器代差对比 相较于F-35仅能内置亚音速巡航导弹(JSM射程185公里),苏-57的高超音速能力确属突破。但歼-20凭借更大弹舱可携带射程400公里的霹雳-17导弹,而美AGM-183A因技术故障已暂停部署,凸显高超音速武器集成仍是尖端赛道。 观点:技术跃进背后的体系短板 苏-57的高超音速化本质是俄军“以导弹代战机”思维的延续——当隐身平台可靠性不足时,用极致射程弥补生存性缺陷。然而,缺乏卫星星座支持(俄军遥感卫星仅28颗,不足美军1/10)和实战数据链验证,再快的导弹也可能沦为“无眼之箭”。历史终将证明:单项技术冒进难掩体系化代差,现代空权争夺的核心仍是综合国力支撑的系统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