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4年,武则天赐儿子李贤毒酒。李贤接过毒酒,悲从心起,对着武则天一阵狂笑:“我已是庶人,没想到母后还是不肯放过我!”说完就将毒酒一饮而尽。
在公元655年寒冬,那时候唐高宗正携武则天祭拜昭陵的途中,车驾被风雪逼停。
也就是在这时候也武则天在太宗陵前诞下李贤。
这天气也仿佛是在预示这孩子终将被皇权风雪裹挟。
这李贤七岁就能朗诵《论语》,读到“贤贤易色”时反复沉吟,令高宗惊叹“此儿聪慧天成”。
到二十岁那年,他哥李弘猝死,于是他就临危受命成为太子。
在三次代父监国时,他裁冗官、抚百姓、平冤狱,高宗亲赐五百匹绢嘉奖,抚民尽哀矜,刑网务审察,家国之寄深副朕怀!
高宗亲看到他的表现十分的满意认为自己后继有人了。
之后他召集张大安等学者注释《后汉书》,借东汉外戚乱政暗讽武氏专权,后世称为“章怀注”。
就在书成之日,者整个长安文人争相传抄,但是却不知锋芒早刺痛了龙椅旁的武则天。
他太过于优秀了,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の而此时东宫的墨香里渗出血腥。
术士明崇俨常在武则天耳边低语,太子福薄,英王类太宗。
更致命的是宫中传言,李贤实为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之子!
当武则天送来《少阳政范》训诫为子之道时,李贤攥着书卷的手渗出冷汗。
压抑中的他谱出《宝庆乐》,曲调哀戚如泣。
乐师惊问缘由,道士叹息,此太子心声!
他更作《黄台瓜辞》,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字字泣血,却只换来母亲更深的忌惮。
到了公元680年,明崇俨当街遇刺身亡。
而那个刺客正是李贤旧部赵道生。
之后武则天借机搜查东宫,在马坊翻出数百具铠甲。
于是就说这是太子想要谋反的铁证。
反正就是咋的都要太子整废。
但是高宗有心想要保儿子,只见武则天厉声喝断,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
就这样李贤被废为庶人,押离长安时衣衫单薄,他的弟弟李显含泪上书,求赐兄冬衣御寒!
流放到巴州的李贤隐居天平山岩洞,当地人称“太子岩”。
洞壁刻满他手书诗句,山间杜鹃如火,乡野传说那是太子心血所化。
粗布粟食、漏屋寒风,当年批注史书的玉手已生满冻疮,唯有一卷《后汉书注》仍不离身,那是他活过的证据。
在公元684年,扬州突发巨变,徐敬业起兵反武,高呼贤不死,吾属仗之!
此时在洛阳宫中的武则天捏碎奏报,朱笔一挥。
左金吾将军丘神勣携毒酒闯入巴州破屋时,李贤盯着金壶惨笑,贬我千里再杀,母后好周密!
当白绫与鸩酒摆在面前,他闭目一饮而尽,蜷缩倒地时仍望着长安方向。
武则天在洛阳显福门假意举哀,但是转身却给丘神勣升官。
李贤的三个儿子同样命舛,长子李光顺被诛,次子李守礼幽禁三十载常遭杖责,幼子早夭。
直到公元706年,他的弟弟李显复位方追复他“章怀太子”尊号,迁葬乾陵陪葬区。
四川巴州章怀山间,百姓将他临终栖居的岩洞奉为圣地。
明代成化年间所建章怀寺中,曾供奉母子二人鎏金像。
2013年,村民掘出刻有“章怀寺”的明代残砖,六百年来,山河草木仍在诉说权力绞索下亲情断裂的裂响。
李贤墓志铭刻着“朝野冤惜”四字。
他主持的《后汉书注》流传千年,书中直斥外戚干政之祸,恰成母子反目的残酷注脚,当历史批判照进现实,才华便成了催命符。
武则天最终坐上龙椅,晚年却困居上阳宫,身边无亲人相伴。
李显复位后追谥兄长“章怀”,取自《周书》“慈惠爱亲曰章,执义扬善曰怀”。
这对曾被权力撕碎的母子,终于在谥号里达成讽刺的和解。
章怀太子的血浸透封建皇权的悖论,越是才华灼灼的继承人,越可能被视作权力之路的绊脚石。
那把巴州破屋里的金壶,盛的不止是毒酒,更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称帝必须支付的亲子献祭而这份血色代价,最终连胜利者余生都无法消化。
而那杯毒酒仿佛在见证,什么母子亲情,在权利面前,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