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中俄为什么要站在一起?其实有个俄罗斯的精英已经说出了答案。俄罗斯政治家康斯坦丁·

中俄为什么要站在一起?其实有个俄罗斯的精英已经说出了答案。俄罗斯政治家康斯坦丁·卡拉切夫对中俄关系说过,他认为中国既不是俄罗斯的盟友,也不是朋友,中俄只是恰好走到一起的同路人而已。 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共享四千多公里边境线,这种特殊位置决定了双方发展与地区稳定息息相关。从历史看,中俄交往起伏不定。十七世纪末,通过尼布楚条约初步划定边界。十九世纪,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大片中国土地。苏联时期,关系改善,提供援助帮助中国革命和工业化。五十年代,中苏同盟条约签订,苏联支持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援助让中国快速进步。但六十年代关系冷却,边境冲突发生。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北约东扩压力下,俄罗斯转向东方,与中国修复关系。 近年来,面对西方围堵,中俄合作不断升级。两国元首就联合国成立80周年发表联合声明,维护多边主义。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俄友好逻辑不变,内生动力不减。 俄罗斯政治家康斯坦丁·卡拉切夫,曾任伏尔加格勒市长,在机构担任顾问。他的言论代表部分俄精英看法。他说,中国既不是俄罗斯的盟友,也不是朋友,中俄只是恰好走到一起的同路人而已。他还指出,中国的崛起是否符合俄罗斯利益是个大问题。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朗和朝鲜核问题上,中国没与俄罗斯绝对一致,让他觉得不够支持。卡拉切夫强调,国家间只有利益,没有永恒友情,这点像英国帕麦斯顿的名言。他的话直白,或许不合时宜,但提醒大家,中俄合作基于互利。 类似观点在俄还有其他人。亚历山大·杜金推广新欧亚主义,早年著作中设想瓦解中国,纳入俄罗斯战略框架。但后来调整,2025年他表示,特朗普可能缓和美俄,但普京不会背叛中国,支持多极化世界。 经济上,中俄贸易2024年达2448亿美元,2025上半年为1064.88亿美元,同比降9.1%。俄罗斯是中国能源和国防伙伴,但贸易额不及中美三分之一。过去,中国产品入俄市场难,项目如客机合作和天然气管道常延误。俄罗斯对中国与中亚经贸敏感,曾阻挠部分合作。俄乌冲突后,情况有所改善。 中国反对西方制裁,但不认可俄军事行动,保持外交独立,避免卷入。民众中,有人高估中俄亲密度,呼吁结盟,但这忽略外交实际。中国作为国际秩序受益者,注重和平发展,不急改变现状。 中俄关系稳定健康,未来不会大隐患。两国独立自主,有各自利益,在宏观一致,在具体有差异正常。战略上拉拢俄罗斯,排除西方干扰,战术上保持距离,提升俄依赖,最终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确保中美矛盾小于俄美矛盾,通过对话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