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是个比普京更加强硬的人物,如果俄乌冲突不能在普京时代结束,等到了梅德韦杰夫掌权,乌克兰估计就没机会了。俄乌冲突三年,我总觉得普京还在念及旧情,不想彻底摧毁乌克兰,所以打得一直很保守。梅德韦杰夫这个人,心肠很硬。他根本不会顾及跟乌克兰的斯拉夫兄弟之情。以梅德韦杰夫的个性来看,一旦接班后,不仅是乌克兰,欧洲估计都的颤抖。毕竟俄罗斯有数千枚核弹,这就是他的底气。如果乌克兰和欧洲足够聪明的话,就应该争取在普京时代,彻底终结俄乌冲突,实现永久的和平,否则追悔莫及! 从法律学者到核威慑鼓吹者的蜕变 梅德韦杰夫的政治轨迹呈现戏剧性反转:2009年任总统时推动俄美核裁军协议,2022年后却成为俄高层最频繁提及核武器者,三年内公开发布17次核威慑言论,包括2024年11月警告“冲突升级不排除动用核武器”。这种极端立场的转向,实为迎合国内73%民众对西方强硬诉求的政治投机,亦是对其早年“亲西方”标签的战略覆盖。 “新领土”概念的致命延伸 与普京强调“去军事化”不同,梅德韦杰夫直接否定乌克兰主权合法性。2024年3月索契青年节上,他宣称“乌克兰就是俄罗斯”,将俄乌关系重构为“领土整合”问题。此论调为全面兼并乌东四州提供法理铺垫,更暗示未来或推动第聂伯河以西“历史疆域”主张,彻底瓦解谈判基础。 欧洲恐惧的认知战引擎 梅德韦杰夫擅用心理威慑瓦解对手:2025年预言“欧洲将沦为最悲惨存在”,精准打击欧盟痛点——能源依赖导致德国工业转移损失2700亿欧元,极右翼在法德支持率突破35%。其言论本质是混合战争工具,通过放大西方社会裂痕,迫使北约联盟自我瓦解。 接班博弈中的战略陷阱 尽管梅氏展现激进姿态,其权力根基仍依附普京体系。俄安全会议副主席实为协调角色,军权由绍伊古掌控,经济命脉握于别洛乌索夫之手。所谓“强硬人设”实为接班筹码:若普京2030年卸任,梅氏需以对乌超强硬立场换取军方支持,否则可能被皇俄派(支持率24%)或技术官僚派架空。 观点:强硬的本质是路径依赖的囚徒 梅德韦杰夫的“核弹威慑”与“领土宣言”,本质是俄罗斯战略透支的缩影——当常规战力难以速胜,当经济转型困于能源诅咒,唯一可恃者仅剩核武与历史叙事。然而,这种极端化恰恰暴露了俄罗斯的深层脆弱:2024年军费占比GDP达8.5%,民生支出压缩至苏联解体后最低。历史终将证明:依靠武力恫吓维系的大国地位,终将被时代抛弃于铁幕的灰烬之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