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柬埔寨战败后,第一个替罪羊出现了,柬埔寨一美女副市长被洪森下令开除党籍、免除一切

柬埔寨战败后,第一个替罪羊出现了,柬埔寨一美女副市长被洪森下令开除党籍、免除一切职务,理由是:她打击了前线军心!   8月3日,柬埔寨政坛掀起巨浪——30岁的阿雷沙市副市长蒂淑婉塔被洪森亲自下令开除党籍、革去全部职务。理由震惊舆论:她“打击了前线军心”。   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撤职风波,大多数国际观察者对这位社交媒体红人副市长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她活跃在Facebook上的亲民形象。   但短短一天之内,她从“亲洪森的政治新人”变成了“危害国家军心的叛徒”,转变之快,令人不寒而栗。   就在蒂淑婉塔被撤职的前几天,柬埔寨军队在边境遭遇重挫。   7月29日,20名柬军士兵集体向泰国军方投降,其中还包括一名军官。泰方随即证实,这些士兵“处于极度饥饿状态”,必须由泰军方提供饮食补给。   这一事件在社交平台上迅速发酵,直接撕开了柬方此前“边境局势可控”的宣传面具。   而蒂淑婉塔,恰恰在这节骨眼上“说了不该说的话”。   她在个人账号上多次发文,称“前线士兵多患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主因是饮酒过量”,并暗示军纪涣散、后勤失序。   虽然洪森曾亲自致电要求其删除相关帖文,但她依旧在8月3日再次发声,最终招来“顶格处罚”。   这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清算,不是因为她说谎,而是因为她说了真话。   面对边境溃败、军心不稳,洪森急需一个替罪羊来堵住舆论的缺口。蒂淑婉塔身份复杂,背景敏感——她曾是反对党救国党的知名成员,2017年突然“弃暗投明”,倒向执政党人民党,并因“忠诚表现”在2023年被洪森钦点为副市长。   但在柬埔寨政治逻辑中,来自敌营的人永远不会是自己人。她曾是“叛徒”,现在也能再次被塑造成“威胁国家安全的败类”。   洪森的处理速度也让人惊叹。8月3日下令,8月4日执行,连副首相苏速卡都被动员起来完成这场“清算任务”。   洪森在命令中强调:“当前国家事务紧迫,无暇管教违纪官员”,实质却是在用“纪律”掩盖战败的尴尬。   洪森虽然已于2023年将首相之位交给其子洪玛耐,但此次决策完全绕过了洪玛耐,由洪森本人直接出手。这一幕再次印证一个事实:柬埔寨的政治核心,仍然牢牢掌握在洪森手中。   更令人玩味的是,蒂淑婉塔被撤职后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你们是拯救我生命的父母”,言辞恳切,颇有求饶之意。   但仅过一小时,她又突然宣布将创办报纸“揭露人民苦难”,似有转向抗争之意。两则帖文随即被删除,显示出当事人也在巨大压力与内心挣扎之间左右为难。   这场“言论风波”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洪森政治风格的延续。从上世纪末起,他就擅长通过打压言论与重塑舆论来稳固政权。   1979年借助越南推翻红色高棉后,他成功将自己包装为“国家拯救者”,把“背叛”变成“正义”。   1997年,他通过政变清除盟友拉那烈亲王,依旧用“维稳”话术赢得国际纵容。   到了社交媒体时代,洪森的舆论控制手段更为高效。2023年柬泰冲突期间,他亲自上网辟谣“逃亡中国”的传言;而现在,面对副市长“打击军心”的帖文,他用一纸命令终结了对方的政治生命。   这不是简单的纪律问题,而是一次深刻的政治信号释放:任何人,无论你曾多么亲近权力核心,只要触碰“军心”这根红线,就注定被清除。   蒂淑婉塔的“问题”从来不是她说了什么,而是她说了“什么时候不能说”的话。在洪森看来,哪怕事实是对的,也不允许在国家面前“公然揭短”。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命运早已注定。   在柬埔寨军队陷入被动、边境压力持续升高的背景下,洪森需要展示“强人形象”,需要有人为失败负责,也需要通过震慑内部来巩固掌控力。   于是,蒂淑婉塔成了最合适的祭品。   而这场处理迅速、理由模糊、执行彻底的政治清洗,也再次提醒外界:在洪森掌控的柬埔寨,言论自由或许可以存在,但它必须是“有选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