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时任公安部部长谢富治接到中南海办公厅急电,里面传来周总理急切的声音:一项重要的氢弹部件被盗,要求10天之内必须破案! 1969年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文化大革命让社会秩序有些乱,国家安全问题成了重中之重。那时候,中苏关系因为珍宝岛冲突闹得剑拔弩张,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美国也在一旁虎视眈眈。核武器成了中国保命的底牌。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1967年第一颗氢弹也上天了,这让中国在国际上有了说话的分量。但核技术不能停步,氢弹的研发更是关键中的关键。这次失窃的“TQD自动仪”,是太原703研究所好几年心血的结晶,直接关系到新型氢弹的性能提升。 “TQD自动仪”研制出来后,需要从太原秘密运到北京进行技术鉴定。这是个绝密任务,研究所保卫科长秦家康亲自带队,还带了个身手不错的杨晓晨。部件被装在一个黑色拎包里,用铁链锁在火车行李架上。从太原到北京,14个小时的火车旅程,两人一刻不敢松懈。结果到了北京永定门站,打开拎包一看,里面啥也没有,只剩一堆废纸。锁没坏,链子也没断,可东西就是没了。这消息像炸弹一样,迅速传到了国务院。 周恩来接到报告后,马上联系谢富治,要求公安部10天内破案,把部件追回来。谢富治心里清楚,这案子不简单,搞不好就是外国势力插手。他连夜召集专案组,把北京、山西和铁路公安的精兵强将都调了过来。排查从火车沿线开始,旅客记录被翻了个遍,边境口岸也被封锁。专案组怀疑是特务干的,抓到一个叫司马远发的嫌疑人,因为他在旅店登记时用了繁体字。可押送途中车辆失控,这家伙跑了,三天后在山洞里被抓回来,结果审讯发现他跟这案子没关系。 时间过去一半,案子还没头绪,中央催得急。谢富治决定调来山西的老侦查员郭应峰。这位老干警经验丰富,一看拎包上的油脂痕迹,就判断嫌疑人可能是用“红灯牌”护肤脂的年轻女性,还会开锁。专案组顺着这条线查下去,锁定了几个嫌疑人,其中一个叫奚若兰的特别可疑。她以前在剧团干过,跟个开锁高手学过手艺,手法老练。警方查到她在太原一带活动,决定先摸情况再抓人。 郭应峰带人盯上奚若兰,查出她偷了拎包,以为是值钱货,结果发现是个“废铁”,就扔到了太原公园的水池里。专案组连夜赶过去,在水池里捞出了“TQD自动仪”,检查后确认没损坏。第十天早上,奚若兰落网,案件终于告破。调查发现,她就是个贪小便宜的小偷,根本没啥政治背景,纯粹是误打误撞偷错了东西。部件找回来后,公安部赶紧上报,中央总算松了口气。 这案子虽然破了,但暴露了不少问题。运送过程的安保漏洞、公安系统的协调能力,都被好好检讨了一番。好在部件没落入敌手,核计划没受影响。这事儿后来成了公安系统的经典案例,相关资料被存档,用来培训后来的警察。谢富治和周总理在这次事件中展现了果断和担当,也让人看到国家在乱局中维护安全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