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6架军机,谁知刚飞不久就坏了4架!俄专家怎么也修不好

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6架军机,谁知刚飞不久就坏了4架!俄专家怎么也修不好,角落一名普通士兵突然站起来说:“让我试试!” 部队新装的6架俄制直升机刚上训练场,就发生了一件邪乎事,4架在训练时突然调高度,仪表盘乱跳,像喝醉了似的往下沉。飞行员猛拉操纵杆这才勉强迫降。 停机坪上,直升机的螺旋桨还在微微发抖。俄方专家带着工具箱来的,箱子里的仪器闪着红绿灯,测电路、查油路,折腾了14天。 芮银超是机务班的列兵,脸在太阳下晒得黝黑,袖口总沾着机油。他有个怪习惯,兜里常揣着一个放大镜,没事就蹲在零件堆前研究。 俄方专家开分析会时,他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手里拿着个旧本子。那本子封面用透明胶带粘了三层,里面夹着他画的零件分析图,还有密密麻麻研究的数字。 14天后,俄方领队把手册往桌上一摔:“所有参数都在标准里,找不出问题!”中方团长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几架直升机这几天要承担海上巡逻任务,停一天,进度就拖一天。 最后一次会,俄方专家收拾仪器要走,芮银超突然站起来,手里还捏着那个旧本子,坚定地说道:“我觉得是极化电器的事。”满屋子人都静了。俄方一个白头发专家不以为意的瞥他一眼,笑着说:“小伙子,这部件我们测了17次,数据全对。” “数据是对,但它怕潮。”芮银超翻开本子,指着前几日的记录,“那天雨后湿度90%,飞机落地后,我拆开护盖看,极化电器接线柱上有层白霜,那是潮气结的盐,咱们南方海边湿度比俄罗斯高多了,密封胶扛不住。” 他说着,从兜里掏出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个小零件:“这是我从报废机上拆的,您看这密封胶,在咱这儿三个月就硬了,俄罗斯那边干燥,能撑一年。” 俄方专家捏着那零件,突然不笑了。 白头发专家对着光看了半天,又跟同伴低语几句,猛地站起身来:“去机库!”芮银超跟着进了机库。他没爬梯子,站在地面指给俄专家看:“就那个黑色小方块,拆下来时轻点,接线柱脆,潮了更易断。” 俄专家拆下来一看,果然,接线柱上裹着层细盐粒。换了新的极化电器,又按芮银超说的,在接口处涂了层防盐雾胶,启动试试,仪表盘指针稳稳当当,液压系统声音平顺得像流水。 试飞员驾机上天时,芮银超站在跑道边,手心里全是汗。半个钟头后,直升机稳稳落地,试飞员跳下来就往他跟前跑,攥着他的手说:“小芮,你比仪器还准!” 俄专家临走前,特意找他要那个旧本子看。 后来战友们才知道,芮银超为了记参数,每天天不亮就去机库,用体温把冻住的仪器捂热了测数据,俄文手册看不懂,就追着翻译问,把单词抄在手心,吃饭时都在念叨。 那4架直升机修好后,每次出海前,飞行员都要喊一声:“小芮,给瞅一眼!”芮银超就拿着他的放大镜,围着飞机转一圈,点点头:“放心飞。” 有时候解决大问题的人吗,未必都是有资历的人,就像那几架直升机,让它们重新飞起来的,不是头衔和资历,是一个普通兵眼里的光,和手里那本写满了的笔记。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芮银超 中国军网|机务老兵成“特设一号” 28场重大军演场场挑大梁 光明网|多少传奇故事,才配得上这满身勋章! 文|黑子 编辑|南风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