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地域广阔、环境复杂,寻人如同大海捞针。
作为家人,失踪者刘先生的妻子称,“我们绝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昨日,橙柿互动对两徒步者在梅里雪山失踪进行报道后,引发多方关注。
今天是刘先生失踪的第15天,橙柿记者了解到,当地救援力量仍在救援中。
救援人员称,失踪者徒步的是国内顶级的户外路线之一。
大转山极考验身体极限
更需要对自然的敬畏!
据介绍,失踪的刘先生,是户外达人,也是户外运动从业者。
与他一起徒步的,还有32岁的李先生,目前,两人均处于失联中。
两人这次徒步的线路,据说是一条新路线。
多名徒步过梅里雪山大转山的户外人士称,大转山线路长达300多公里,徒步少说需要20多天,全程很多路段是信号盲区。
当地资深户外领队大野向记者介绍,梅里雪山大转山(尤其是外转山)是藏区最具挑战性的经典徒步路线之一。
地形多变险峻,要翻越多个高海拔垭口,部分垭口碎石遍布、坡度陡峭。还要经历原始密林,冰川河流与风化碎石坡,沿途在雨季易发生小型塌方或泥石流。
梅里转山的平均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核心挑战是高原适应。大部分路段超过4000米,垭口区域含氧量仅为平原的50%-60%,容易引发急性高原反应。
如果突发高反或受伤,救援难度极大,需依赖马帮或直升机,成本不但高昂,而且受天气限制。
这里昼夜温差大,夜间的气温会骤降至0℃以下,冬季甚至直逼零下15℃。
另外梅里雪山地处横断山脉,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天气突变也是隐患。
比如雨季(每年6到9月),频繁降雨会导致山路湿滑、泥泞,部分路段易发生塌方或落石。
而随时突发的雷阵雨,可能会引发山洪暴发,徒步者需要避开河谷地带。
还有,转山对体能是持续性考验,也需要心理具有韧性:连续多日徒步,易产生疲劳感和孤独感,需强大的心理支撑。
大野介绍说,梅里雪山大转山的路线目前有两条,适合游客的有一条传统外转路线,需要5天。
另外,还有一条新内转的路线,就是失联者刘先生这次徒步的,需要20天。
这条路线,是国内顶级的户外徒步线路,徒步难度也是顶级的。路线中仅有少数村庄可补充物资,大部分路段无手机信号。
大野表示,梅里雪山大转山的徒步难度,是自然环境、体能要求与文化责任的综合挑战。它不仅考验徒步者的身体极限,更需要对自然的敬畏。
长线无人区户外徒步
必须携带卫星电话
橙柿记者了解到,大野也是参与这次救援的人员之一。
据他介绍,最近的一次救援,进山出山一共用了三天,用无人机搜救了一天,今天刚刚出山。
橙柿记者注意到,有网友指出:这么长的线路,两名失踪者居然不携带卫星电话,心也太大了。
有户外人士称,大转山大部分路段是没有信号的,前面几天,断断续续或许能联系上,后面只能通过卫星电话,一进去就是大半个月。
对此,大野建议说,现在有不少型号手机都具备卫星电话功能,比如华为和vivo等。
他强调说,长线无人区的户外徒步,必须携带卫星电话。
妻子:我和孩子们一直等他回家
对于刘先生的情况,妻子程女士非常担心。她说,和丈夫一起失联的是一个李姓男子,30多岁,是丈夫多年的朋友,他们想一起完成这个大转山计划,两人都具有户外经验。
虽然大家介绍说大转山一般至少需要15天到20天,最近有走出来的人也走了27天。
但程女士仍很担心:因为沿途是有地方补给,补给的地方都会有信号,至少丈夫会来个电话报个平安。
“如果一直没有音信,我们肯定着急!”
程女士说,他们夫妻有两个孩子,女儿三岁,儿子五岁。
这么多天没有见到爸爸,儿子每个早上醒来,都盼着爸爸打回来电话。儿子的身体不舒服,出发前两人就商量好了,这趟线路回来,要一起到医院为儿子看看。
“孩子在医院,他作为父亲必须在场。”
程女士说丈夫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也是户外运动从业者,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他全徒步过,
他挺有才也有能力,之前跟他自驾,对户外状况的判断能力也蛮准的,综合素质比较强。另外,丈夫也手巧,家里面东西坏了,都是自己动手,还修理孩子的玩具。
程女士表示,“丈夫并不是那种随便以身涉险的人,孩子和家庭对他是最重要的。我和孩子们等着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