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39年夏,正在重庆寓所休养的冯玉祥,有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男童卖茶水的清脆吆喝声

1939年夏,正在重庆寓所休养的冯玉祥,有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男童卖茶水的清脆吆喝声,不知怎的,冯玉祥被男童的吆喝声给吸引住了,总觉得这声音似曾相识。

1937年9月15日,武汉汉口火车站,15岁的郝慧英悄悄跟在父亲身后,她想再多看父亲一眼,却看到的是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军人眼中的坚毅与决然。

那一天39岁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列车,他不知道的是,这将成为父女间的永别,一个月后,他会倒在忻口战场上,成为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出发前的那个夜晚,郝梦龄一夜未眠,妻子剧纫秋发现他写了又撕,撕了又写,不知在写什么。当郝慧英发现那封信时,父亲说要三天后才能拆开看。

好奇的女儿非要当场拆开,父女争抢中信被撕碎丢进痰盂,父亲走后,郝慧英把信片从痰盂中捞出,拼凑起来才知道那是遗书:“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

告别时郝梦龄对儿女们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这位河北藁城县庄合村走出的将军,14岁因不堪杂货店老板虐待而投军,从勤务兵做起,凭着好学上进考入保定军校,一步步从排长升到军长。

但军衔越高,郝梦龄内心越痛苦。连年内战让他看到“中国人自己杀自己的人”,多次请求解甲归田未获批准,1937年5月,他正被调往四川陆军大学学习,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消息传来。

这一次郝梦龄毫不犹豫调转马头返回部队,三次上书请缨北上抗日,他在报告中写道:“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应该去抗战。”

10月4日,郝梦龄率第九军抵达忻口前线,这里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日军板垣征四郎集中精锐部队,以飞机大炮坦克组成密集火力网疯狂进攻。

作为中央兵团总指挥,郝梦龄每天都会前往一线,敌机轰炸时,他指挥部队躲入掩体,炮火一停就马上出击,用步兵武器狠狠打击日军。

10月10日国庆节这天,郝梦龄在前线日记中写道:“回忆先烈缔造国家之艰难,到现在华北将沦落日人之手,我们太无出息,太不争气。”

战况异常惨烈。南怀化高地一昼夜易手13次,郝梦龄的第322团最后只剩100多人,部下营长翟洪章写报告请求增援,郝梦龄只批了8个字:“站在那里,死在那里。”

10月16日凌晨,经过一夜激战,郝梦龄担心天明后阵地受敌炮火威胁,决定乘胜追击,他和第54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冲在最前面。

当冲到距离敌人只有200米时,部属劝他在后方指挥即可,但郝梦龄毅然决然向前沿阵地冲去,一串子弹射来,击中他的胸部,倒下后仍高呼“杀敌报国”。

消息传回武汉,万人空巷迎接英魂归来,国民政府追授郝梦龄为陆军上将,以国葬礼安葬于武昌卓刀泉,1938年延安追悼大会上,毛泽东称赞他“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郝梦龄治家如治军,对家人要求极为严格,妻子剧纫秋多年带着孩子辗转各地靠租房过日子,在武汉时,剧纫秋看中一栋小洋房想买下,被郝梦龄严厉拒绝:“军人应以四海为家,岂能贪恋小家误了国家?”

一次朋友送剧纫秋一副象牙麻将,她极为喜爱,郝梦龄知道后要求立即归还,妻子没照办,一天他发现妻子在家中玩麻将,当即大发雷霆,把麻将拿到厨房付之一炬。

这种“国重于家”的信念深深影响着子女,长女郝慧英后来回忆:“父亲常说,没有国哪有家?我们早习惯了清贫。”她成年后成为武汉十七中的生物老师,一生从事教育。

为纪念郝梦龄的抗日功绩,武汉汉口北小路被改名为“郝梦龄路”,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时,武汉市政府重新恢复了以张自忠、郝梦龄、刘家麒、陈怀民四位抗日将士命名的路名。

2014年,郝梦龄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在武汉郝梦龄路旁,人们每天匆忙经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2015年,时年94岁的郝慧英倚着“郝梦龄路”的路牌,缅怀父亲,她说:“一个人要爱国家,爱百姓,要不爱财,不怕死。”这句话她记了78年,至今字字清晰。

郝梦龄留给家人的不是财富,而是精神财富,在他牺牲前写给妻子的信中说:“余自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

如今在武汉伏虎山西北侧的山腰间,郝梦龄烈士墓园静静矗立,墓碑上刻着他的生平,见证着这位抗日名将“我死国活”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