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更好久的泰国王室系列又回来了(一定不是被粉丝cue回来的!)
这次先不说泰国国王哪些莺莺燕燕,先给大家说下泰国那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的贵族头衔。和中国一样,泰国的贵族头衔主要分为王族和非王族两套系统,好比咱们古代皇族可以封亲王郡王,外姓功臣就只能封公爵伯爵之类的。
泰国王室非常重视血统,子女的地位和头衔基本上直接由父母双方的血统决定,没错哈,母亲的血统,甚至母亲的母亲的血统都会影响子女的地位高低。
泰国王室后妃的大致地位划分可以看这里:,总体来说就是,有王室血统的比没有王室血统的高贵,和王室血统越近越近越高贵。泰国王室成员可以统称为“昭”。
王室成员中,最高等级为“昭法”或者“昭华”,其中王后或者“皇贵妃”等生下的孩子,是最高贵的存在,他们出生后立刻获得第一等“昭法”的头衔,并加在名字前面。比如拉玛五世王的王后所生的王子瓦伦那希全称既为昭法‧瓦伦那希。而“贵妃”生的孩子,就是二等“昭法”。第三等“妃”和“贵嫔”等生的孩子,就是第三等昭法。
但是不管几等,“昭法”头衔都约等于国王的嫡子女认证,他们的母亲都出自王族,而且和国王血缘很近,一等昭法很多时候父母就是亲兄妹,因此在重视血统的泰国看来,这种父母双方buff叠满是最高贵的。
第二种等级叫做“帕翁昭”,一般用于国王低等级(主要是没有王室血统)嫔妃的子女,或者“昭法”的子女,也就是国王的庶出子女或者孙子女。这里面当然还会细分,比如夫妻双方都是“昭法”的话,也就是王子和公主结婚(你没看错这在泰国不是事),孩子就是第一等“帕翁昭”;如果父亲是“昭法”母亲是次一等的“昭”或者“昭”的子女,也就是母亲和王室有关系但不那么近,孩子就是第二等“帕翁昭”;如果父亲是“昭法”但母亲不是“昭”,和“昭”没关系,那么就是第三等“帕翁昭”。
再往下一个大类叫做“蒙昭”,也就是“帕翁昭”的子女。这算是王族最低等级的称号。如果昭法和平民(没有贵族血统)的女子生下的孩子,也可能是“蒙昭”。蒙昭的尊称为“探猜”Than Chai(男性)或者“探英”Than Ying(女性),英文统统一翻译为Princess(公主/王妃)。
“蒙昭”的子女叫做“蒙拉差翁”(Mom Rajawongse),从这一级别开始,就没有了“昭”,也就是已脱离王族身份。一般大家尊称“蒙拉差翁”为“坤猜”Khun Chai(男性)/“坤英”Khun Ying(女性),类似英文的Lord/Lady。
再往下就是“蒙銮”(Mom Luang),也就是“蒙拉差翁”的子女,他们的尊称就和普通人没有差异了,就是“坤”Khun,不分男女,类似“阁下”。
蒙銮以下的王室后裔就不再有任何爵位,只是附加“那·阿育他亚”作为姓氏,以显示他们王室血统。
传统上,泰国王室都是都是男性成员娶比自己等级低的女性,而女性一旦嫁给比自己等级低的人,就会失去王室身份。
(当然泰国王室的称号远比以上复杂,这里只能说个大概,肯定有疏漏之处,欢迎大家补充)
为啥要分的这么细呢?因为这涉及到礼节,到底谁向谁行礼?谁能训谁?谁坐主座谁坐主陪?泰国作为一个君主制国家,这些能含糊?
目前来说,泰国王室最无可争议的“昭法”就是诗琳通公主了。另外虽然公主下嫁按理会脱离王室,但是泰王的大姐乌汶叻和小妹朱拉蓬公主出嫁后,当时的泰王特旨意保留了她们“昭法”头衔。理论上,她们仨的地位是王室内除拉玛十世,苏提达王后,诗丽吉王太后外最高的,但是实际上,因为苏提达王后没有王室血统,所以她一般会向这三位行礼。
而拉玛十世的原配、帕差拉公主的生母因为本身有王室血统,头衔是帕翁昭。朱拉蓬的女儿诗丽帕也被外公,也就是前泰王拉玛九世特旨封为帕翁昭,可见老泰王是真的宠爱这个女儿。
如果没有王室头衔会怎么样呢?比方说被废黜的西拉米王妃,当年她是王储妃的时候,属于帕翁昭这个登记,她的儿子当时是老国王的孙子,也是帕翁昭,所以西拉米和儿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不需要跪拜。但是当她被废黜后,虽然还有“探普英”这个类似“国夫人”的头衔,理论上有出入宫廷的资格,但是她的地位已经低于儿子,因此见到儿子必须跪拜行礼。
不是,母亲跪拜儿子,这合乎天理人情吗?不会折了寿吗?
总之: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