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把渊子涯村给包围了,正准备想大开杀戒屠村。但村民们并想不束手就擒,联合一起血战1000名日军,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家园保卫战,共击杀日寇112名,光荣战死147人。
那年冬天的山东莒南,冷风卷着硝烟刮过渊子崖村的土围墙,这座沂河边的村庄早就筑起了五米高的夯土墙,墙头留着枪眼,四个角立着炮楼,活像座小城池。
村里人祖祖辈辈练武防土匪,哪晓得这身功夫要拿来和东洋鬼子拼命。
那年头沭河西边被日本人占了,八路军的队伍就在河东活动,渊子崖卡在中间,成了两边拉锯的地界。
村里人白天听着炮响,晚上防着狗叫,日子过得提心吊胆,村长林凡义是个二十出头的壮小伙,带着乡亲们跟着八路军学打游击,把过去防土匪的土枪土炮全翻腾出来。
要说这家底还真不赖,光是五子炮就有九门,这种土炮装铁砂能打二百多米,一炮轰出去能扫倒一片,这种设备在过去年代也是非常不错的。
腊月里天寒地冻,沭河西岸的汉奸梁化轩派人递了张条子,白纸黑字写着要肥猪十三头、白面五百斤、现大洋一千块,简直就像狮子大开口一样,但是村民可不会这样惯他们。
林凡义蹲在村口碾盘上读完,掏出旱烟袋在鞋底磕了磕,转头叫文书写回信:"酒肉白面大洋都备齐了,有胆就来取!来一个剁一个,来两个宰一双!"
这话撂出去第三天,村东头放哨的敲响了铜锣,一千多号鬼子伪军黑压压围上来,领头的坂田联队拖着四门山炮。
林凡义抄起红缨枪蹿上围墙,扯着嗓子喊:"爷们抄家伙!女人们搬石头!半大孩子送火药!"三百多口子抄起土炮铡刀,连六七十的老汉都攥着粪叉上了墙。
头一仗打得邪乎,鬼子先用山炮轰墙,碗口粗的炮弹砸得土块乱飞,等烟散了,黄呢子兵猫着腰往前摸。
墙头突然响起震天响,五子炮喷着火舌把铁砂子泼出去,前头的鬼子像割麦子似的倒下一片,有个叫林老七的汉子抡着大铡刀守在缺口,鬼子露头就砍,生生剁翻七个东洋兵。
打到晌午头,东北角的围墙叫炮弹撕开丈把宽的口子,林凡义领着人扛门板堵窟窿,林九兰爷俩抱着火药往炮膛里塞。
忽然轰隆一声,炮楼塌了半边,林家老爹被埋在砖瓦堆里,儿子红着眼珠子点燃火绳,五子炮带着血仇又轰响一轮。
眼瞅着太阳偏西,村里能用的土炮只剩三杆,巷子里横七竖八躺着乡亲们的尸首,血水顺着墙根流成沟。
林村长胳膊上缠着染血的布条,攥着卷刃的大刀片靠在碾盘后头,这时村外突然响起冲锋号,八路军的援兵终于杀到了,坂田联队听着四面响枪,慌慌张张往东南方向逃。
这一仗从清早打到天黑,村里折了147条人命,连区上的冯区长、刘书记都搭进去了,可鬼子也没讨着便宜,112个东洋兵永远躺在了沭河边上。
转过年来,延安的报纸登了毛主席亲笔写的文章,夸这是"中国农民自卫战的样版",沭水县政府在村北山岭上立了七层石塔,把战死乡亲的名字刻在紫红石头上。
现如今去渊子崖村,还能看见当年血战的痕迹,围墙缺口处补着新砖,老槐树上留着弹孔,村史馆里摆着生锈的铡刀。
80多年过去,那些抡铡刀砍鬼子的故事,还在四里八乡的老百姓嘴里传着,每到清明,石塔前总要摆满乡亲们自家蒸的饽饽,祭奠那些抄起农具保家乡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