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36年,一农妇在山路上,发现一个的红军战士!这位战士的伤口全是蛆虫,眼看命不

1936年,一农妇在山路上,发现一个的红军战士!这位战士的伤口全是蛆虫,眼看命不久矣,然而,农妇竟然用丝瓜瓤,救了他的性命!

谁也没想到,这个被国民党兵当死人丢下的红军战士,后来竟成了开国上将,这中间发生的救命故事,全靠当地一位普通农妇的土法子。

这事得从红二十八军整编说起,队伍里有个叫梁从学的团长,带着二百来号人搞游击战。

那年月国民党悬赏抓红军,梁团长他们就爱玩化装突袭的把戏,今天扮成保安团,明天装成卖货郎,把地方上的反动民团耍得团团转。

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八月份在黄岗转悠时,到底碰上了硬茬子,那天太阳毒得能晒化石头,梁团长带着队伍往山里撤。

国民党兵突然从三个方向包抄过来,子弹跟下雨似的泼过来,红军战士边打边退,梁团长冲在最前头指挥撤退,突然身子一歪,胸前炸开朵血花。

战士们扑过去要救,发现团长左胸的窟窿正往外冒血泡,连呼吸都没了,眼看追兵要围上来,大伙含着泪把团长藏在草窝子里,留了把短枪在旁边。

等梁团长再睁眼,日头已经偏西,伤口火辣辣地疼,伸手一摸,蛆虫直往手指缝里钻,他这才发现子弹打穿了左胸,离心脏就隔层窗户纸的距离。

试着想站起来,两条腿跟灌了铅似的,只能顺着山坡往下滚。

山下住着个姓张的大娘,五十来岁,平常靠采草药过活,那天晌午听见山上枪响得跟炒豆子似的,吓得躲在屋里没敢出门。

等枪声歇了,她挎着竹篮上山找药材,老远看见草丛里躺着个人形,走近了吓得差点把篮子扔了——这人胸口烂得能看见骨头,蛆虫在肉里拱来拱去,衣服让血糊得硬邦邦的。

张大娘壮着胆子探了探鼻息,发现还有口气,扭头跑回村里喊来两个后生,拿门板把人抬下山,村里人听说救的是红军,好几个婆娘端着盐罐子、捧着眼药膏过来帮忙。

可伤口实在吓人,大家围着直跺脚,谁也不敢下手,要说张大娘真有两下子,她男人活着时是走方郎中,留下几本医书和治伤的土方子。

她把人都赶出去,烧开两大锅水,把剪子、布条煮得滚烫,先拿盐水冲伤口,蛆虫扑簌簌往下掉,可烂肉里还藏着好些蛆虫卵,得把腐肉剜干净才行。

没有麻药,张大娘把裹脚布塞进梁团长嘴里,小刀在火苗上烤红了,沿着伤口转圈刮,每刮一下,梁团长浑身就抖得像筛糠,汗珠子把门板都浸湿了。

刮到靠近心口那块,血突然喷出来,溅了张大娘满脸,她赶紧抓把三七粉糊住伤口,拿布条缠得死紧。

第二天梁团长发起高烧,伤口肿得跟发面馒头似的,黄脓混着血水往外渗,张大娘急得满嘴燎泡,忽然想起后屋檐下挂着的老丝瓜。

她摘下来剥开外皮,取出里头蜂窝似的丝瓜瓤,搁凉开水里泡软了,这东西软绵绵的不伤肉,还能吸脓血。

最要命的是清理伤口深处,张大娘把丝瓜瓤搓成细条,慢慢探进伤口里,梁团长疼得把门板抓出五道印子,丝瓜瓤吸饱脓血拽出来时,带出好些没孵化的蛆虫卵。

就这么反反复复折腾了七八天,伤口里的烂肉总算清理干净了。

要说老天爷开眼,梁团长命也够硬,靠着张大娘每天熬的草药汤,伤口愣是没再恶化,等能下地走路那天,梁团长跪在张大娘跟前磕了三个响头。

后来队伍派人来接,张大娘把攒着换盐巴的五个鸡蛋全塞进他包袱里。

新中国成立后,梁将军派人到黄冈找恩人,可当年那个村子早毁在战火里,打听了好久才找到迁到外县的张大娘。

将军亲笔写了感谢信,还寄了二十块钱,张大娘不识字,捧着信直抹眼泪:"我就记得那后生疼得把门板都挠穿了,哪想到能当上将军哟!"

这事后来被记在红二十八军的战史里,档案馆还留着当年卫生员的回忆材料,要说那个丝瓜瓤救人的土法子,现在县医院的老中医都能说上几句——丝瓜瓤纤维疏松能透气,本身又有清热功效,战乱年代确实是救命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