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定活佛,贵族再也做不了手脚。乾隆这一招,把西藏权力游戏直接掀桌。1793年,乾隆把金瓶送进拉萨。以后谁当达赖、班禅,不再靠血统,不靠贿赂,靠一把签。 1995年11月,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数百万电视观众望着驻藏代表打开的一只尘封四十余年的鎏金铜瓶。 “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这原来是,两百年前乾隆皇帝亲手送到西藏,才开始改变西藏政教的发展。 在1995年,世人才终于再次看到这个金瓶。 而这一切,始于1792年皇帝书案上那份边疆危机的加急奏报。 故事的源头,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 1791年,廓尔喀军队趁西藏内乱劫掠日喀则,扎什伦布寺金顶沦陷在他人手中。 时年82岁的乾隆听到这消息,十分震怒,立刻命大将福康安率兵万里远征。 在胜利班师回朝之际,福康安带回的不仅是捷报,还有更深的忧虑。 因为此时西藏政教核心,活佛转世制度濒临崩溃。 权贵操控活佛世袭,积弊已深。 明朝以来,蒙古王公常以万金为价,让自家子弟“当选”活佛。 至乾隆朝,西藏本土贵族将转世体系玩成家族游戏。 桑结嘉措与拉藏汗两大势力为掌权,竟同时推出“六世达赖”,一位是情诗王子仓央嘉措,一位是贵族傀儡益西嘉措。 他们这样的暗箱操作,导致西藏动荡二十年。 最直接引爆乾隆改革的,是六世班禅圆寂后的争位乱象。 后藏几大贵族各推“灵童”,其中盐商之子家族进献十车藏红花收买寺庙支持。 喇嘛们为争夺控制权,在扎什伦布寺大打出手。 目睹乱局的驻藏大臣庆麟疾书北京,将西藏活佛选立痛斥为“表面拜佛,实质抢钱的金权交易”。 年过八旬的乾隆清醒看到,无法根治西藏之疾。 活佛转世体系作为政教合一的核心环节,若被少数贵族垄断,将使中央治藏根基崩塌。 他翻阅藏地典籍,深研佛教仪轨,最终想到既然活佛转世强调“因缘业力”,何不让“神意”通过程序显现? 于是,他命人打造了鎏金铜瓶。 器身刻满藏文《金光明经》,内置三十支象牙签。 1792年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颁布,宣布达赖、班禅及大活佛转世,须将候选灵童姓名用满、汉、藏三体文字制签入瓶,在驻藏大臣监督下,于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掣签认定,再报皇帝批准金册册封。 另一只同等金瓶存放北京雍和宫,专管蒙古活佛转世。 从此,贵族世袭通道 “不验明签,佛不认,国亦不认。” 为推行金瓶制度,乾隆并不废除观湖寻访、遗物辨识等传统环节,而是将候选灵童的最终命运由瓶签决定。 此举既尊重宗教传统,又将瓶签生效须皇帝朱批。 贵族世袭权遭遇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次实践在嘉庆十二年。 八世达赖圆寂后,噶厦政府上报三名灵童,宇妥贵族之子、山南牧童、林芝农儿。 驻藏大臣文干现场核验发现,贵族儿错把五世达赖珊瑚念珠认作八世信物,当场除掉候选资格。 剩余两童签入金瓶掣出,山南牧童当选九世达赖。 但是这个时候,贵族阶级不甘心。 同治年间遴选十二世达赖时,三大贵族联合施压,各自捧出“灵童”要求免掣签。 驻藏大臣景纹依据章程严拒,当众将三童名签掷入金瓶。 铜签落地后,墨竹工卡县普通农奴之子当选。 金瓶制度更巧妙平衡了各方力量。 道光年间七世班禅圆寂,西藏摄政意图直接指认灵童。 驻藏大臣孟保亲率卫兵直入寺庙,手指大昭寺金瓶。 “此乃乾隆大皇帝亲置佛前圣器,尔等欲违佛祖与天子共立之规?” 摄政见中央态度强硬,当场跪伏请罪。 这个神圣铜器,渐渐的成为民族团结的独特纽带。 1904年英军入侵拉萨,军官荣赫鹏欲劫掠金瓶作战利品。 数万藏族僧俗持转经筒将大昭寺围得水泄不通,老喇嘛怒斥:“金瓶是乾隆佛爷替佛祖送来的法旨!夺瓶者必遭天谴!” 敬畏宗教的英军最终未敢触碰金瓶。 1995年十一世班禅认定,堪称金瓶制度现代性的辉煌认证。 当央视直播镜头对准金瓶,全球见证者瞬间理解,乾隆两百年前设计的“程序正义”,如何弥合了传统与现代、信仰与政治的鸿沟。 如今《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明确将金瓶掣签定为法规。 真正的统一,始于对共同规则的敬畏。 主要信源:(1792年——《钦定二十九条》颁布,金瓶掣签制度确立、2007年——《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确立金瓶掣签法律地位)#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