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办,中国有比办奥运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国际奥委会给了中国什么? 国际奥委会新任主席考文垂面临严峻挑战:印度已正式提出申办2036年奥运会,2032年奥运会主办权已花落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目前各方正将目光聚焦于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工作。 这阵子不少人猜中国会不会掺和一脚,答案其实早就明了——没必要。 2008年北京奥运让世界见识了中国的组织能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又把冰雪运动的魅力传遍全球。从开幕式的震撼到赛事的顺畅,从场馆的先进到服务的贴心,该展示的实力早就展示过了。 现在的中国,早就过了需要靠一场国际赛事来证明自己的阶段。 办奥运从来不是轻松事。且不说动辄上千亿的投入,光是新建场馆、改造交通、培训人员就得耗上好几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为了2032年奥运,光前期规划就花了五年,预算一涨再涨,当地纳税人怨声不少。 国际奥委会能给主办国的,除了“奥运主办国”的名头,剩下的多是条条框框的要求。场馆标准要达标,安保级别要够高,还要承担大量国际奥委会官员的接待费用。 这些年不少国家办完奥运就陷入“后遗症”,场馆闲置、债务高企,希腊雅典的奥运场馆荒废多年的新闻,至今还被当成反面教材。 中国现在的重心根本不在这。这几年国家把钱花在刀刃上:乡村振兴让千万农民住上了新房,高铁网络越织越密让出行更方便,芯片、新能源等科技领域的攻关一刻没停,医保社保覆盖越来越广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 这些“里子工程”看不见奖牌,却实实在在提升着民生福祉,比办一场奥运的意义实在多了。 国际奥委会总爱说“奥运促进团结”,可真到谈利益的时候,算盘打得比谁都精。转播权收入大头归奥委会,赞助商分成也向国际品牌倾斜,主办国往往是投入最多、收益最少的那个。 中国企业这些年在国际体育赛事里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没必要非得靠“主办国”身份才能获得曝光。 说到底,办不办奥运,得看合不合自己的节奏。国际奥委会给的“机会”,本质上是一场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大派对。 中国现在忙着搞发展、惠民生,忙着在科技赛道上冲刺,忙着让14亿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些事,比再办一场奥运重要得多,也实在得多。 考文垂或许希望中国能出来“救场”,毕竟有经验、有实力的国家不多。 但中国心里有数:自己的路自己走,该办的事按自己的节奏办。国际奥委会给不给认可不重要,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国家发展强不强,才是最该操心的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