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42年,神枪手王凤麟遭叛徒出卖,这位爆破攻坚战术的创造者,被敌军围堵在了马鞍

1942年,神枪手王凤麟遭叛徒出卖,这位爆破攻坚战术的创造者,被敌军围堵在了马鞍山上,身边的战友都倒下了,他也只剩一颗子弹,叛徒劝他投降,而他却用最后一颗子弹,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

他十二岁就能用土铳打下飞过的山鸡,十七岁独自猎杀过下山伤人的黑熊,这些本事后来在抗日战场上派上了大用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那年,这个血气方刚的东北小伙儿二话不说就投了东北抗联。

在队伍里,他的枪法很快出了名,四百米开外能打灭香火头,雪地里潜伏三天三夜不带挪窝,凭着这些真本事,他当上了第四军特务连连长。

但他心里清楚,光靠好枪法可赶不走小鬼子,1935年组织上挑人去苏联学军事,他第一个报了名。

莫斯科东方大学的三年,这个东北猎户的儿子硬是啃下了爆破工程这门硬课,苏联教官教的起爆装置、炸药配比,他都拿小本子记得密密麻麻。

最绝的是他琢磨出的土办法——用石头凿空装火药,配上拉弦点火装置,老乡们管这叫"石雷",这玩意儿后来在山东战场让鬼子吃尽了苦头。

1941年开春,学成归国的他被派到山东纵队,带着战士们漫山遍野找石头,手把手教怎么造"石雷"。

别说,这土办法真管用,那年三月打博山甘泉寺,爆破排就靠着这些石头疙瘩,五分钟端掉了日军一个小队,消息传到延安,八路军总部专门来人学习这套爆破攻坚战术。

1942年秋,日军调集重兵扫荡鲁中根据地,把战略要地马鞍山占得死死的,山东纵队连夜组织突袭,王凤麟带着七连和炮兵排拿下了山头。

要按常理,这么重要的据点该派大部队驻守,可当时正赶上精兵简政,山上满打满算就三十来号人,里头还有七八个是养伤的病号。

要说这事儿也怪叛徒作妖,那个叫唐云三的汉奸,早年间在抗联当过文书,后来被鬼子抓去没扛住拷打。

这小子知道王凤麟在马鞍山,转头就把这个消息卖给了日本人,1942年11月9日天刚蒙蒙亮,上千号鬼子伪军把马鞍山围成了铁桶。

山上的情况很危急,三十多个勇士要对付三十倍的敌人,弹药加起来还不够每人分十发子弹。

他把大伙儿聚到山顶工事里:"咱们守着要道,鬼子爬石阶上来就得挨枪子儿,伤员同志负责装填弹药,能动的跟我守住隘口!"

要说这地形确实险要,通往山顶就一条两人宽的石阶,两边都是峭壁,打头阵的鬼子刚露头,他的狙击枪就响了。

四百米开外,领队的日军中尉脑门开了花,后面的伪军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气得日本军官拿刀逼着他们往上冲。

战斗从清晨打到日头偏西,战士们把能用的石头都砸光了,最后抄起刺刀跟敌人肉搏,其中有个十七岁的小战士受伤了,硬是抱着个鬼子滚下了山崖。

眼瞅着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倒下,他的子弹袋也见了底,太阳快落山那会儿,阵地上就剩他自己了。

右腿中弹的地方汩汩冒血,怀里揣着最后一颗子弹,山下传来唐云三的公鸭嗓:"王连长,皇军说了,只要投降保你荣华富贵!"这叛徒不知道,王凤麟的枪管已经顶住了自己太阳穴。

后来打扫战场的乡亲们说,王凤麟牺牲时背靠着马鞍山的最高峰,眼睛还睁着望向东北方向,这一仗,三十多个战士拼掉了两百多鬼子伪军。

日军指挥官看着满山坡的尸体直摇头:"这样的硬骨头,再多几个师团也啃不动啊!"

如今马鞍山上的纪念碑刻着三十七个名字,最顶上那个就是王凤麟,附近的老人至今还念叨:清明时节山上常能听见枪声,那是王连长在教新兵打靶呢。

要说这爆破攻坚战术,后来在解放战争打济南、攻锦州时都派上了大用场,当年跟他学过爆破的老兵,建国后当上了工程兵学院的教官,把石头雷改进成了反坦克地雷。

马鞍山保卫战过去快八十年了,山下的村庄早就通了公路盖起楼房,可每逢农历十月廿三——王凤麟牺牲的日子,总有老百姓往纪念碑前摆上东北带来的高粱酒。

他们说,英雄就该喝家乡的酒,这样魂儿才认得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