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瓷瓜棱注子
唐 (公元618-907年)
国家博物馆藏
1974年浙江宁波出土。注子也称作执壶,汉晋以来,文人写诗作赋称颂酒德,尤以唐居多,于是饮酒成为一种“雅道”,酒器也成为一种雅器。执壶便是中晚唐时越窑顺应社会生活需求制作的器型。而青瓷制作工艺的进步为酒具作为雅器提供了条件,注子、酒杯大量出现。唐开元前后,执壶有盘口短颈、鼓腹、短流。唐晚期,壶身变高,多做瓜棱形,流和柄逐渐加长,显得轻盈雅致。
越窑青瓷瓜棱注子
唐 (公元618-907年)
国家博物馆藏
1974年浙江宁波出土。注子也称作执壶,汉晋以来,文人写诗作赋称颂酒德,尤以唐居多,于是饮酒成为一种“雅道”,酒器也成为一种雅器。执壶便是中晚唐时越窑顺应社会生活需求制作的器型。而青瓷制作工艺的进步为酒具作为雅器提供了条件,注子、酒杯大量出现。唐开元前后,执壶有盘口短颈、鼓腹、短流。唐晚期,壶身变高,多做瓜棱形,流和柄逐渐加长,显得轻盈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