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为什么感觉大国很忌惮中国,一些小国家反而对中国总是挑衅?很多人总以为周边小国老是

为什么感觉大国很忌惮中国,一些小国家反而对中国总是挑衅?很多人总以为周边小国老是来挑衅找茬,而我们只能疲于应付。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真实情况是,中国近年来一次又一次挑衅西方的威严,目的只有一个,美国。 中国这些年对外策略变化挺大,不再是单纯防守,而是主动出招,尤其针对美国主导的国际规则。拿东海防空识别区来说,2013年中国直接划定这片区域,要求飞机通报身份,这等于告诉美国和日本,以后这片天空得听中国的部分意见。美国当时派B-52轰炸机飞过去示威,日本也跟进抗议,但几年下来,他们的飞行路径其实调整了,避免直接硬碰。中国通过这种方式,一步步把影响力推出去,让对手不得不适应新常态。这不是被动应对,而是用实力重塑边界,美国得花更多精力在亚太,压力自然增大。小国像菲律宾、日本这些,表面上动作多,但多半是美国推在前面的棋子,中国没把全部火力对准他们,而是借南海、台海问题,直接把压力传给美国。你让小弟试探,我就用军舰巡航逼你现身。 军事上的主动表现更明显。中国海军舰队现在频繁出没南海、西太平洋,甚至穿越第一、第二岛链。过去美日一看到解放军靠近台海就高度警觉,现在中国航母编队常态化巡航,美国没法全程对抗,只能增加监视投入。这等于中国在用行动划线,美国忍让背后是不想全面摊牌。类似在澳大利亚身上,2023年中国军舰用声呐干扰澳潜水员,造成不适,澳洲抗议但没敢升级。次年,中国驱逐舰编队直奔澳东海岸演习,澳洲空军监视却不干预。这显示中国在用存在感施压,让对手分心。跟俄罗斯的联合巡航也一样,轰炸机绕飞阿拉斯加,美军警觉应对,但没越界。这些举动针对美国底线,心理压力不小。 大国忌惮中国是因为实力对比清楚。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知道中国有能力颠覆现有秩序,比如经济规模接近,科技军事实力上升快。俄罗斯也一样,虽然军力强,但经济依赖中国,不敢轻易挑事。欧洲大国如德国、法国,在贸易上离不开中国市场,制裁中国等于自伤。相比之下,小国挑衅因为成本低,知道中国讲究大国风范,不会过度反应。像立陶宛允许台湾设代表处,中国经济制裁它,但它背后有美国欧盟撑腰,损失有限。这种尾巴摇狗现象常见,小国借大国矛盾捞好处,博取关注或援助。印度有时对华强硬,但更多是摇摆,依赖中国市场却又怕美国压力。 中国主动策略的核心是重新定义国际秩序边界。过去西方主导规则,中国现在用实力往前推,让对手计算底线。针对美国,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扩展影响,连接亚欧非国家,削弱美国联盟。美国想围堵,但盟友不齐心,日本菲律宾动作多,却不敢独挡。中国没把重心全放小国,而是利用它们把矛头对准美国。这倒逼美国分神,投入亚太资源多,本土安全也得顾及。未来亚太格局会变,旧秩序习惯者得适应中国节奏。 小国挑衅的例子不少。菲律宾在南海反复运补,中国海警水炮驱离,它抗议却靠美国情报。日本东海巡逻加强,买美制武器,但实际保持距离。中国反制通过台海军演,战机穿越中线,常态化让美方头疼。这些不是简单比拼,而是战略博弈。美国航母群部署亚太,却不愿碰撞,只能提升监视成本。中国这些年军事现代化快,航母下水、导弹先进,让大国忌惮。小国如越南、印尼有时争岛礁,但知道中国不会灭国,顶多经济压力。 大国忌惮还体现在经济、科技领域。中国5G技术领先,美国禁华为却影响全球供应链。欧洲大国跟进禁令,但损失自家企业。中国芯片自研推进,减少依赖,让美国围堵难。中国出口全球第一,贸易顺差大,大国不敢全面脱钩。小国如立陶宛挑事后,出口中国锐减,经济受伤却博得西方媒体赞。小国心理是赌中国仁慈,不会下死手,而大国清楚,跟中国硬刚代价高,可能引发全球动荡。 中国主动挑衅西方的例子还有南海岛礁建设。中国填海建岛,部署设施,美国自由航行巡逻,但频率有限,没敢拆除。中国借此控制海域,资源开发顺畅。小国抗议多,美国却得平衡,不想升级冲突。中国与俄罗斯军演增多,北极合作扩展,美国本土警觉加剧。这些针对美国霸权,削弱其威严。 整体看,中国策略是实力为基础的主动外交。不再被动挨打,而是把压力丢给对手。针对美国,中国用多边机制如上合、金砖反制G7。亚太国家逐步适应,中国投资拉动经济,让小国挑衅成本升高。大国如美俄,内部问题多,忌惮中国崛起快,不敢轻易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