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终于意识到,中国已经不会再帮他们了,台风侵袭的这半月,菲律宾几次求助,最后仅拿到了中国最低限度的援助。 三场台风接连肆虐菲律宾,超600万人受灾,马尼拉街道沦为汪洋,农田绝收、桥梁坍塌,这个惯于在灾难后第一时间向中国伸手的国度,如今只换来20万美元的象征性援助。 与过去动辄上亿元的救灾规模相比,这份“最低限度人道主义回应”背后,是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挑衅、引美军入驻、对华“吃饭砸锅”等一系列操作酿成的苦果。 7月中旬以来,台风“韦帕”“范斯高”“竹节草”裹挟西南季风横扫菲律宾,造成627万人受灾,基础设施损毁超50亿比索,农业损失达7.9亿人民币。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三次公开求援,美国承诺的2000万美元援助仅到位25万,日本500万美元迟迟未兑现,而中国仅通过红十字会提供44万元人民币物资,不及2021年“雷伊”台风援助的零头。 这种“断崖式缩水”与历史形成刺眼反差。2013年超强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时,中国不仅捐赠1.2亿元人民币,还派出“和平方舟”医疗船;2021年菲遭遇洪灾,中国送去1万吨大米和百万美元现汇。 即便在南海仲裁案后的2016年,中国仍向菲灾区运送了2000顶帐篷。如今200顶帐篷和2000床毛毯的“精准滴灌”,恰似一盆冷水浇醒马科斯政府:中国的善意从来不是无限信用卡。 菲律宾的“政治台风”远比自然灾害更致命。就在灾前两周,菲海警船在黄岩岛附近以“之字形航线”挑衅中国海警,最近距离仅百米。 7月初,菲美联合军演首次测试吕宋岛导弹基地,射程覆盖台海;更荒谬的是,菲方将中国援助的化肥运往仁爱礁加固非法“坐滩”军舰,被网友怒斥“农夫与蛇现实版”。 这种“左手接粮右手挥刀”的操作,彻底消耗了中国的战略耐心。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菲律宾香蕉出口中国量暴跌37%,因检疫问题20万吨水果积压港口。 中企投资的桑格里机场项目因菲方毁约停滞,损失超15亿美元。当马科斯政府拿着中国给的贸易顺差去购买55.8亿美元F-16战机时,就该想到天灾人祸时谁会真正雪中送炭。 菲律宾寄予厚望的“军事盟友”在救灾中集体露怯。美国虽高调派出C-130运输机,但25万美元实到援助仅占承诺的1.2%;日本500万美元要经“三重审计”才放款。 欧盟27国凑的150万欧元摊到每位灾民不足0.3欧元,连瓶矿泉水都买不起。相比之下,中国福建商会200吨大米三天直达灾区,中企捐赠的净水设备当天启用,用菲律宾网友的话说:“救命时才知道谁在作秀谁在干活”。 更讽刺的是,灾情最严重时,菲国防部长正与加拿大商讨南海联合巡航,总统府却要求中国“搁置争议优先救灾”。这种双标连菲媒都看不下去,《马尼拉时报》直言:“当我们把中国援助当成政治筹码时,就失去了喊疼的资格”。 中国的援助调整绝非情绪化报复,而是大国博弈的理性止损。过去十年,中国对菲援助超12亿元人民币,但换来的却是菲方16次南海挑衅、4处美军基地和3次国际诉讼。 尤其当菲方将中菲渔业协定撕毁后,中国渔民在黄岩岛的传统渔场竟被菲海警驱离,这种“吃饱饭就砸锅”的行径,让中国民间援菲意愿跌至冰点。 菲律宾的困境恰似一场战略破产:经济上依赖中国(对华贸易占菲外贸总额21%),安全上押注美国,结果灾后发现“金主与保镖都靠不住”。中国此次用44万元援助划出清晰红线:核心利益不容交易,邻国关系不是单方面索取。 这场灾难留给菲律宾的启示远比损失更深刻。当中国对柬埔寨、老挝的援助从未间断时,马尼拉该想想为何自己沦为“朋友圈弃子”。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道义,只有永恒的利益计算,当菲律宾把60%香蕉卖给中国,却让美军导弹瞄准中国领土时,就注定了今日的援助寒冬。 眼下菲律宾农民正抢种被毁的蕉田,而中国采购商已转向越南货源;中企承建的棉兰老岛铁路因菲方违约陷入仲裁。或许正如菲参议员拉克森所言:“当我们为美军基地欢呼时,早该料到灾后连顶帐篷都要看中国脸色”。这场台风刮走的不仅是屋顶,更扯下了某些人“左右逢源”的遮羞布。 信息来源: 台风“竹节草”两度登陆菲律宾 拉乌尼翁省进入灾难状态 央视新闻2025-07-26 09:22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