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胡瓜]“你给老子滚!你只是个县委书记,你约老子十次,老子见你一次,就是给你脸!

[胡瓜]“你给老子滚!你只是个县委书记,你约老子十次,老子见你一次,就是给你脸!”这一句话,不是出自小说,而是清华硕士、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在任上真实遭遇的羞辱。 为什么州委书记让他滚,因为陈行甲刚正不阿,铁腕治贪,让他不寒而栗! 陈行甲说:“当了县委书记才知道,头天晚上有什么梦想,第二天早上就能实现。100万的工程,最后能结算到200万。” 这是陈行甲对腐败最简单的形容,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陈行甲在2011年调到巴东县作县委书记,这不是安排,而是他自己做的选择。 一个清华硕士,他本可以进入央企远离琐事、争端。可他偏偏选择了最贫困的县城,满腔抱负决心改变这个地方。巴东县当地的状况真是超乎了他的想象,孩子们的衣服上有无数布丁,房子破旧漏水成“家常便饭”。 而当地的官员们只需要一个电话,一个“红头纸”就能几十万几十万的捞金。国家拨款的扶贫资金,全被这些“蛀虫”啃食殆尽。官商勾结形成利益链条,老百姓任人鱼肉。真是应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陈行甲初来乍到,就被陌生商人送礼,对方妄图拉他同流合污。当地的百姓也对这个新来的书记,不抱希望。毕竟“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但是陈行甲用行动,告诉了百姓和这群“乌鸦”,对于“贪”他绝对是零容忍。 他开始反贪反污,决心要将巴东县的“不良习惯”彻底切除,无数贪官商人被他拉下马来。巴东县贪污过的官员人人自危。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反制陈书记的反贪行动。 他被人殴打住院,还被人发“死亡短信”,甚至被上司暗示”停止”。但这些都没有将他“击倒”,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反贪的决心。他知道自己是巴东县百姓的唯一“靠山”了。 几年时间,无数贪官商贩落网,终于没有人再敢贪了。国家拨款能用到“正地方”,巴东县的百姓有大半都脱了贫,他们无一不感谢陈书记的付出。 陈行甲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可他身上好像生来就有这“反功利性”的光芒,对于名利他都不在乎。他放弃了当下人人都羡慕的仕途,选择了裸辞。他说他厌倦了“戴着面具做人”。 陈行甲从人民中来,又回到了人民中去。他没有“归隐”,而是选择继续在公益事业发光发热。虽然身份变了,但是他的目的没变,依旧是在为百姓为弱势群体忙碌奔走。 对他来说在任何地方“为人民服务”都是一样的,可以使官场里的铁腕,也可以是公益里的附身。他活成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样子。”面对强权和威胁,他不妥协。面对功利升迁,他面不改色的放弃。 他真正的活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许有人说他太过理想主义,贪污腐败是查不完打不光的。但是如果大多数人都和陈行甲一样,那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像一把标尺,丈量着个体在复杂环境中对 “初心” 的坚守力度,也让我们看到:真正的理想主义,从不是悬浮的口号,而是在泥泞中踏出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