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86年11月,美国纽约证交所董事长访华,来到上海,要求警车开道。上海方面:这

1986年11月,美国纽约证交所董事长访华,来到上海,要求警车开道。上海方面:这没有先例,要不您自己出钱,雇用警车? 约翰·J·费兰二世这个人,1931年出生在纽约曼哈顿一个金融家庭里。他爸是纽约证交所的成员,从事股票经纪,所以费兰从小就接触这个圈子。16岁那年夏天,他去爸的公司打杂,帮着跑腿传文件报价单啥的,那时候他还觉得自己绝对不会干这行,结果后来一头栽进去。高中毕业后,1949年他上大学,但读了两年就辍学,加入海军陆战队。服役期间,他去了韩国,参加战斗,升到中士级别,经历了不少实战考验。退役回来,他直接进爸的公司当交易员,在交易所大厅里从底层干起,每天处理订单,观察市场涨跌,积累经验。 费兰这个人挺注重学习的,工作几年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去阿德尔菲大学念书,1970年拿了工商管理学士学位,还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来又搞了个硕士。他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参与讨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学得特别扎实。职业生涯起步于家族企业费兰公司,他从交易员一步步升上去,处理过无数笔交易,熟悉清算后台的所有环节。1966年他爸去世后,他接管公司,继续在交易所地板上当专科交易商,干了十来年,积累了深厚底子。 1971年,费兰进入纽约证交所董事会,当了两年董事,之后1975年升副总裁,负责日常运营,推动早期计算机系统应用,提高效率。1980年他当上总裁,1984年成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掌管全球最大股票交易平台。那时候,他大力推动技术改革,引入电脑化交易,改变传统手工模式,让交易更快更准。他的领导风格注重稳定和创新,在市场动荡期表现突出,还组建欧洲顾问委员会,拓展国际业务,目标是把证交所打造成世界顶级金融机构。 1986年11月,费兰率领一个美国代表团来中国,成员包括证券商、律师和银行家,总共20多人。他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为期四天,讨论股票发行、证券交易和监管问题。费兰作为团长,在会上分享美国经验,推动两国金融合作。研讨会结束后,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费兰,两人谈了金融改革话题。费兰送给邓小平一枚纽约证交所徽章,这东西能让持有者随时进交易所大楼。作为回礼,邓小平赠送一张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面值50元,上面是原持有者周芝石的名字。 费兰拿到股票后,发现名字不对,就决定改成自己的。他临时调整行程,11月15日飞到上海,带上随行人员和记者,当晚住进锦江饭店。第二天,他准备去工商银行静安证券业务部办过户手续,向上海接待方提出要警车开道护送。接待方觉得这事没先例,只有国家元首来访才这么安排,下属还强调费兰在经济界的地位很重要,但接待方坚持原则。后来,他们提了个折中方案,让费兰自己出钱从公安局雇警车。费兰同意了,花2000美元雇了两辆警车,一辆开道一辆护卫。 下午1点,车队出发,到了静安证券业务部。这地方刚开业两个月,原先是小理发店,大厅只有10平方米,设施简单。费兰办手续时,工作人员填表,很快办好新股东卡,还免了1元过户费。费兰接过卡,检查细节后,跟中方人员合影。这件事在国际媒体炸锅了,大家报道说全球最大交易所老板访问最小股票交易点,象征中国改革进入股份证券阶段,很难倒退。 费兰办完过户回美国,继续持有那张股票作为纪念。1987年10月,纽约股市黑周一暴跌,市场崩盘,他领导证交所保持运转,协调各方注入流动性,避免更大损失。他的处理方式得到认可,推动引入交易熔断机制,防止未来快速抛售。后续调查中,他参与讨论,审阅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在任期末,他监督电脑系统升级,提高处理能力。 1990年,费兰从董事长职位退休,但没完全离开金融圈,当多家公司顾问,还带专家团队帮中国重建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经验分享,促进中美合作。他强调技术应用和市场稳定,对中国金融发展有推动作用。退休后,他投身慈善,领导天主教慈善董事会,组织募捐,检查项目资金使用。还当过里根总统私人部门倡议委员会主席,支持社区发展。费兰一生注重家庭,娶了妻子乔伊斯,育有三个儿子,家庭生活稳定。他也积极参与宗教事务,推动宽容,获得过兄弟会奖。 2012年8月4日,费兰在纽约家中因癌症去世,享年81岁。他的遗产包括推动金融技术创新和国际交流,在历史上留下印记。费兰的职业路径从底层起步,靠努力和学习爬到顶峰,体现了坚持的重要性。他的中国之行,不仅是个人经历,还标志中美金融大门打开,影响深远。那次雇警车办过户,看似小事,其实反映出他对改革的热情和务实态度。中国证券市场从那时候起步,逐步壮大,到现在已成为全球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