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无知的可怕!”郑州,一家人批发了很多冰激凌放在家里,4岁孩子每天至少吃3

“无知的可怕!”郑州,一家人批发了很多冰激凌放在家里,4岁孩子每天至少吃3根,起初没人在意,然而没多久,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哑像大爷,甚至讲不出话来,吓得家人赶紧带去医院检查,医生表示这是毁了声带小结,建议家长少让孩子吃冰的,网友:新时代“好”家长!

近日,河南郑州发生了一起令人唏嘘的事件。一家人为图便宜,批发了大量冰激凌储存在家中。

由于天气炎热,加之孩子对甜食毫无抵抗力,年仅4岁的儿子天天嚷着吃冰激凌,家长也没太在意,甚至觉得“吃点冰的没什么”,于是几乎“有求必应”。

结果短短半个月下来,这名4岁男童的声音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本清亮稚嫩的童音,渐渐变得嘶哑低沉,像极了老年人的沙哑嗓音,甚至一度出现讲话断断续续、词不达意的状况。

家人起初以为只是“上火”或“感冒”,让他多喝点水休息休息就好,直到孩子出现完全讲不出话、频繁咳嗽,甚至喉咙疼痛难耐时,才慌了神,赶紧带他前往郑州市儿童医院检查。

医生详细问诊和喉镜检查后,诊断结果让一家人震惊不已:孩子患上了声带小结,俗称“结节性沙哑”,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以后的发音、语言能力造成不可逆影响。

医生一边安慰焦急的家长,一边严肃地指出,造成孩子嗓音损伤的直接原因,就是长时间、频繁进食冰冻食物。

尤其是在咽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阶段,冷刺激会引起咽喉部血管收缩、黏膜受损,反复发炎刺激声带,从而诱发声带小结。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与家属沟通中,医生得知这名男童每天至少吃3根冰激凌,有时甚至多达5根!

原因竟是家长在超市看到批发冰激凌“买20赠10”的优惠活动,一次性买了满满一大冰柜,想着孩子喜欢吃,放在家里随时吃也方便。

谁曾想,这个看似“贴心”的举动,却成了孩子健康的“杀手锏”。

医生无奈地摇头感慨:“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觉得冰激凌只是‘上火’或者‘肠胃不好’,其实对于嗓子的伤害更深,特别是孩子嗓音器官娇嫩,很容易受到损伤。”

医生强调,声带小结在学龄儿童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喜欢大喊大叫、说话方式不当或长时间用嗓的孩子。

而像这位男童这样因过量进食冰品而导致嗓音病变的情况,并不常见,却越来越呈上升趋势。

目前,孩子已在医院接受保守治疗,包括避免用嗓、局部消炎、语音康复训练等手段。

医生提醒家属,务必要控制孩子饮食习惯,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避免让孩子把冰激凌当作日常“零食”,建议家中不要大量囤积冰冻食品,“大人的方便,成了孩子的伤害”。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有网友愤怒表示:“新时代‘好’家长又上线了,嘴上说为孩子好,实则连基本常识都不懂。”

还有人讽刺:“一边说孩子娇气,一边让他天天吃冰激凌,这不比奶茶管孩子还狠?”更有人提出质疑:“难道家长从来没听过冰激凌不能多吃?难道没察觉到孩子嗓子变哑?”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理性分析,指出这反映出的是部分年轻家长育儿知识的缺乏和风险意识的薄弱。

如今网络发达,获取科学养育知识不难,但仍有很多家庭依旧依赖“经验主义”,缺乏科学依据。

“吃不吃冰激凌”,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小事,殊不知,这种“没啥大碍”的态度,才是对孩子健康最大的威胁。

还有网友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和育儿指导,“开家长课,不光要讲怎么哄孩子睡觉,还要讲讲怎么科学喂养、如何识别危险信号。毕竟,不是每一位父母一上岗就懂得怎么当‘父母’。”

儿童心理专家也借此提醒广大家长:对于孩子的喜好,应适度满足,但必须以健康为前提。

孩子喜欢吃冰激凌,是因为其高糖、低温、口感刺激味蕾,但正是这三点,对儿童的咽喉、肠胃乃至整体发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

尤其是低龄儿童,日摄入1根冰激凌都已属“高频”,一日3~5根已然严重超标。

专家建议,夏季给孩子解暑,可以选择更温和的方式,如自制温水水果汤、低糖绿豆粥、稀释鲜榨果汁等,不仅安全,更可控制糖分摄入,对肠胃、咽喉也更友好。

此事件无疑再次为家长们敲响了警钟:冰激凌虽甜,但背后的代价可能是孩子一生的声音。别让一时的“宠溺”,演变为长久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