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没用了,荷兰太冤了?美国一纸命令,荷兰就果断切断了对我们的光刻机出口。他们中高端光刻机都禁止出口中国,以为我们会求饶,结果呢?最赚钱的产业就这么崩塌了!
荷兰的ASML公司,那可是全球光刻机的霸主,尤其是在最先进的EUV光刻机领域,几乎垄断了市场,按理说,这样的技术优势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可美国一纸命令,荷兰政府就不得不限制ASML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
原本中国是ASML的重要市场,2023年中国大陆向ASML进口的光刻设备金额超过500亿元,占其总营收的约15%。
但到了2024年,美国的禁令进一步收紧,荷兰政府撤销了部分出口许可证,导致ASML不得不取消部分对华发货订单,这一下子,ASML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开始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韩国超过中国大陆,成为ASML的最大市场,占比达到40%,而中国大陆的占比降至36.1%。
有人可能会说,ASML的营收还在增长啊,2023年全年营收达到275.59亿欧元,同比增长 30.16%,2025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更是达到77亿欧元,毛利率53.7%,这是因为ASML把目光转向了其他市场,比如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制造商,他们加大了对EUV光刻机的采购。
但别忘了,中国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2023年,中国大陆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份额达 38%,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美企约30%至40%的营收依赖中国市场。
ASML就算通过其他市场弥补了部分损失,但失去中国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长期来看必然会影响其发展。
更让荷兰没想到的是,中国并没有被光刻机禁令吓倒,反而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上海微电子装备(SMEE)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投入近 200 亿研发资金,终于实现了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的量产。别看28纳米听起来不如ASML的先进,但是它搭配多重曝光技术,能摸到7纳米的门槛。
而且,国产光刻机价格只有ASML的一半,售后响应还快,已经在中芯国际、华虹等国内芯片厂开始试用。
中芯国际用国产设备试产物联网芯片,华虹的28纳米射频芯片也进入了验证阶段。
这意味着,中国在中低端光刻机领域正在逐步摆脱对ASML的依赖。
中国政府也在背后大力支持半导体产业。2020年,国务院发布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比如宝安区2025年发布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支持项目,最高资助金额达3000万元,这些政策不仅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身半导体产业,还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北方华创的真空腔体、上海精测的检测模块、长春光机所的光学系统,这些国产零部件硬是拼出了完整的供应链。
看看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美国的禁令不仅影响了荷兰,也打乱了全球供应链的平衡。
为了应对美国的限制,各国纷纷加快了半导体产业的区域化布局。美国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投入520亿美元,吸引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在美国建厂;欧盟推出《欧洲芯片法案》,计划到2030年将欧盟的全球芯片市场份额提升至20%;日本、韩国也在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这种区域化趋势虽然短期内能提高供应链的安全性,但也导致了成本上升和技术壁垒的加剧。
对于荷兰来说,夹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既要遵守美国的禁令,又要面对中国市场的流失,可谓左右为难。
荷兰原本以为听美国的话就能保住自己的利益,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中国不仅没有被光刻机禁令困住,反而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稳。随着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不断突破,荷兰的光刻机产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这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全球化的今天,搞技术封锁和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只会损害自己的利益。